清嘉庆年间(——年,也就是嘉庆五年),红水河水患之重,水道之险,饮水之劣,巨石横流,怒涛奔激,泥沙泛滥,浊如黄河。大化水电站工程截流时情景千百年之前,大化县城古为百越之地,秦属桂林郡地,汉元鼎六年划入定周县,五代十国时统属宜州地,宋归右江道,元属田州路,明清时隶属思恩府,民国时和解放后分属都安、巴马瑶族自治县和马山县。
孩提时,根本不知道那幼小的童年,自己是哪个国家哪个地方人,只隐约记得父母跟我说:“儿啊!今天你们几个在家,我们今天去都阳买玉米。那些年,在我们的记忆里确实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上了小学之后,慢慢的才知道都阳是都阳镇,还有都安县。到了小学三年级才知道我们是大化人。
翻开历史,都安的县名来源于都阳土司和安定土司,史载:民国五年(年)春,南宁道属武鸣县承审之都阳、安定等七个土司,隆安县之两个土司,分设三县;其中都阳、安定、兴隆三司之部分城头,以及恩隆县属之飞地,乌龙峒(今大化乡),合置一县,县治才圩。县名初以翠屏山取义,称“屏山县,几月后以都阳、安定两司命名“都安县,隶属广西省南宁道。年12月15日,成立都安瑶族自治县。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由当时河池地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以及南宁地区马山县的边缘结合部组成,年10月,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大化镇成立。从此,共和国的版图上多了一朵民族之花,红水河畔添上了一颗耀眼的明珠。
当然,让都安人民挥之不去的痛是:22多万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从此告别都安籍,从此成为大化人;原本是一家人,从此要说两家话啦......都安的官方,背地里更是不无哀怨起来,就如你含辛茹苦将一个孩子培育成材、正当成为家中顶梁柱时,突然孩子被认定是别人家的,并且强行带走,个中滋味不言而喻。
因为,红水河上第一座水电站的建成是大化人民公社多么幸运和鸿福,默默之间就以后来者居上之势,夺取了红水河阶梯电站“首位之尊。成立之初的大化县城所以,都安籍人民的心痛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包容的。
当年,成立大化瑶族自治县之初,年10月,年10月,大化水电站开工,一天七八千人轮翻上工,把沉寂百年的化圩闹得热火朝天、精神抖擞;85万都安人民也像打鸡血一样振奋,热烈期盼着......年12月,大化电站第一台10万千瓦发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那一天,全都安人民乃至整个广西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年,大化电站正式竣工,开天辟地一般,瑶山深谷从此缀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化从此被称为南彊崛起的“不夜城......而那条曾经暴虐的河流,也浮现在前所未有的温顺和妩媚,曾经狂乱红色河水,顷刻间碧波荡漾,清水悠悠,如刚成熟的少女般美丽动人,十分旖旎。
所有的一切,都让集老、少、偏、山、穷为一体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展露出刚强的自信:电站意味是聚宝盆,摇钱树,永不枯竭的动力和财富啊!
当然,都安大化分县而治,对老百姓们割舍一脉相连兄弟姐妹的比喻肯定不恰当。站在更高的层面,国家考虑的是,诺大的大化电站库区如何管理好,几万库区人民如何才能有发展能致富?而且,国家还要在大化电站上游上马岩滩电站,一个装机容量比大化电站还要大的庞然大物,这么重大的国家建设,国家战略,交给都安瑶族自治县来进行后勤、后续保障,能行吗?当时的都安,山多水少地簿,全县80多万人口,绝大多数温饱问题都没能解决,党委政府没日没夜地为老百姓解决肚子问题而焦头烂额,他们哪里还有精力来为这两个大型电站操劳?都安只能做出牺牲了!
那一年,红水河畔锣鼓喧天,承载着初生的悸动和未来的憧憬,一个崭新、活力的大化从此以县治的身份,镌入国家政权的史册。
翻开老都安地图,你可以看出,新成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域基本涵盖都阳土司辖域,并承纳安定土司部分地域,而地图轮廓简直是一个手舞足蹈的壮汉,威风凛凛;而今一分为二,立刻变成一只蹲伏的鸽子和一只昂头的海豚,怎能不叫人惆帐忧郁呢!这么一分,所谓的都安,其实只“安″没有“都”啦。
都安人的痛,至今依然隐隐约约,一些参加工作的大化籍老哥老姐飘泊异地,在填写简历依然这样恋恋不舍:蒙xⅹ,男(女),瑶族,年生,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升乡人(现划归大化)......他们的简历就像一幅岁月斑驳的沧桑画,我看了,酸甜苦辣涌上心头,百般滋味冲鼻而出,一阵阵滚烫。
大化县瑶族自治县成立8年我第一次搭车去大化民族中学,从此告别了没白天没黑夜地沉浸在梁羽生、金庸、古龙、卧龙生、琼瑶、三毛创造的快意恩仇江湖里的少年,为了求学来到这所学校。之后又求学去了玉林职业中专。
老旧的大班车却不给力,一路颠破喘着粗糙的大气,屁股喷吐着滚滚呛鼻的汽油烟味,沿着东庙、地苏、三弄方向一路摇摆,一路向南......还记得昏昏沉沉之间,突然。一声尖锐的声音把我惊醒,“看啊!大化,大化县城到了......心中一颤,一股莫名的骚动涌上心头。
窗外,一条黑黝黝的柏油路平展着地向前,两旁是一排排矗立的新建房子;街上行人涌动,随着一句句夹壮的普通话漂进车窗,让第一次出远门的我,突然感到自己完全陷入了一个绝对陌生的地方。
“这就是大化吗我心里暗自询问自已。“大化不是跟我们都安一样吗?猜码、喝酒,讲壮话,说瑶话,最多还有几句桂柳话,哪来的标准音呢?″转即,我又醒悟过来:大化已经不是都安的大化了,这一时刻,它已经是大化人的大化!
于是,许多年以后,朋友坦言相告,把当时的不了解大化讲给我听,他说:“明代正统12年(年),思恩知府岑瑛明令在今大化镇景山村那角屯一处低岭设圩,原称为圩岭。清朝晚期,该圩搬到今大化县第二中学驻地山坡设圩,当时圩亭简陋,全是茅草亭,某日,天空阴云密布,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一阵狂风竟把圩亭茅草吹到对面山脚下,即今称老街处。当时人们认为圩亭被风吹迁移是老天爷有意安排,是天意“化来,故在老街处建圩,称为“化圩。自古以来当地民众都一直这样称呼,因是天意“化来不可逾越,用当地壮话意思是“最大,所以“大化名称由此而来。
我恍然大悟:什么叫大化?大化大化,大而化之,就像春秋战国时代庄子在《逍遥游》里所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化虽没有鲲鹏之神奇;但是,虚实之化,却是潇洒自如,触手可及:化虚为实,乃城也,县也,化实为虚,则精也,气也,神也!想想大化这三十年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之乡啦,中国长寿之乡啦,中国绿色食材之乡啦,世界瑶族文化之乡啦,还有现今正在打造的“康养福地,美食之乡,谁能否认,再过三十年,这里会不会变成人间一道最美最靓丽的风景线!
而这一些,古人早在千百年之前就作了喻示,只是吾辈孤闻寡陋,至今还在苦苦思索。
而这一些,古人早在千百年之前就作了喻示,只是吾辈孤闻寡陋,至今还在苦苦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