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湘桂交界的越城岭深处,传承着一种古老神秘
TUhjnbcbe - 2024/3/31 17:03:00
治疗白癜风那最好 http://www.znlvye.com/m/

在湘桂交界的越城岭山脉深处,有一处由麻山峒、黄卜峒、逻绕峒、深冲峒、桃盆峒、茶坪峒、圳源峒、大绢峒组成的八峒瑶山,这里山高川深、溪河清清、风光漪丽、民风淳朴。居住在八峒的瑶族人民,从宋代以来一直传承着一种古老神秘的祭祀仪式“竹王祭”。

竹王祭又称跳鼓坛、打鼓坛,当地瑶语又称为“伴娑坛”。意思是在竹林深处砍出一片祭祀竹王祖婆的场地来。

据宝庆府记载:宋朝绍兴年间,一支古夜郎国的遗民,经贵州,黎平辗转广西宜州,湖南莳竹来到新宁八峒,并在这物产丰饶、犹如人间仙境的八峒瑶山定居下来。

他们自称自己为“阿黎人”并把古夜郎祭祀竹王的习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直至今天明万历朝所修《武冈州志·瑶俗篇》记载:“八峒瑶族人崇奉之神玉面天尊即竹王也。竹王祭先要设竹王祭坛,每年谷雨节后,八峒的瑶民族首就汇聚在一起,“起款”商议祭祀竹王大帝,然后出黄榜张告八峒,宣告祭仪,由最高的掌坛法师在依山傍水的竹林地中选定一块“鼓坛地”。

由法师指定三根粗壮鲜活的竹子为祭坛的支架,把他们尖梢捆扎在一起,然后削竹为瓦,建成一座“竹寮”,砍去地面上的杂草杂竹清理出一片祭祀竹王的场地,然后用36根竹椿柱围场,七十二根藤索为禁,分设东南西北四门,在场地中央安放三块神石为台,石台上放大鼎锅为炊,祭坛里竖起竹王及其他众神的神像开始祭祀。

《宝庆府志》载有古诗一首赞咏其事:“竹公溪畔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

新宁八峒的原始宗教为“扶教”,是巫教,梅山教和佛道二教的综合体,但其祭祀的最高神是竹王,其次巫教的三峒蛮王,佛教的盘古大王,道教的傩公傩母,梅山教的梅山大王,竹王又称白帝大王,头部用竹根雕面具,不去须根,作披头散发状,身躯用竹篾或稻草扎成,外穿用笋壳叶缀成的衣裳,白面,手执竹节鞭端坐祭台正中央,他的祭品是山果野菜。

八峒瑶族的竹王祭祀仪式,每三年一小祭,七年一大祭,整个祭祀仪式庄严而神圣,法师请神如仪后古老神秘的竹王祭祀仪式就要开始了。竹王祭祀仪式中的东庆,南走、中盘、北挂、西拐,表现了整个人生的旅途,从生产生活、男女相爱、交合生育,儿女成群到老年西逝,显现了八峒瑶民原始的时间观和人生观,具有人类学和文化学的研究价值。

竹王祭本来是夜郎古国的祭祀仪式,千年以后,已经基本上失传了,现在在新宁的八峒瑶乡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这种古老而神圣原始的祭祀仪式,具有十分珍贵的研究价值。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桂交界的越城岭深处,传承着一种古老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