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鸡兼毫笔制作材料以及方法不同,弹性有强有弱,效果自然有区别。于是,历来人们关于鸡毛笔的认识也就不同。范成大曾经在岭南生活过三年,他批评鸡毛笔“踉锵不听使”,意即笔锋不稳健,使用时不听使唤。可以推测,此处提到的鸡毛笔笔心部分可能也是鸡毛,即为纯鸡毛笔。
如果鸡毛兼毫笔,笔心用硬毫,则圆健而有弹性。段公路记载有一种三覆锋的鸡毛笔,如锥凿一般锐利,方圆兼备。在董其昌手中,鸡毛笔能迅疾如追风逐电,略无凝滞。可见,加健的鸡兼毫笔由于笔心部分为硬毛,弹性颇佳。清代余集使用鸡毛笔后同样惊叹:“居然圆健复尖齐,雅称幽人佐赫蹏。”“锐能入木常依竹,健欲摩天不逐鸡。”
鸡毛笔价格低廉,大约值三、四钱左右。*庭坚被发落到广西宜州,处境艰难,生活相当贫乏。就连毛笔也只能用“三钱鸡毛笔”,这与紫毫笔价值十金相比较,可谓相去万里。价格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用价值为主要因素,兔毫劲健易使,而鸡毛柔软难书;其次,鸡毛多而容易采集,而山兔生长在野外,难于捕获。因此,兔毫笔昂贵并可以作贡品及赠品;而鸡毛笔价格低廉,主要用于偏远地区以及下层平民。
学界对*庭坚使用鸡毛笔已有定论,但有学者认为流放至岭南的苏轼未曾使用过鸡毛笔,笔者有不同的看法。较早记载苏轼在海南使用鸡距笔当为祝穆,其《事文类聚》载:久在海外,旧所赍皆腐败。至用鸡距笔,拒手如魏元忠所谓骑穷相驴,脚摇镫者。今日忽于孙叔静处用诸葛笔,惊叹乃尔蕴藉耶。此说对后来影响颇大。据祝穆的观点,由于苏轼流放岭南时间长,所携带的毛笔皆腐烂,因此只能用当地的鸡距笔。
事实上,海南少兔不产鸡距笔;况且鸡距笔健劲,不应该拒手拙劣。是故,祝穆所载恐有误。《爱日斋丛抄》持同样的观点,亦误。据查应光引用《长公外纪》说“久在海外,旧所赍皆腐败。至用鸡毛笔,拒手狞劣”,此说颇为在理,由此可知,拒手狞劣的应该是鸡毛笔。元代书家郭畀跋文中也曾经提到苏轼中年用诸葛丰鸡毛笔。
据汪砢玉载,郭畀曾在灵济寺见过苏轼的作品,并留下了跋文:东坡先生中年爱用宣城诸葛丰鸡毛笔,故字画稍加肥壮。晚岁自儋州回,挟大海风涛之气,作字如古槎怪石,如怒龙喷浪,奇*搏人,书家不可及也。可见最早提出此观点的非明代的王世贞亦非郁逢庆,而是元代郭畀。郭畀称苏轼中年爱用宣城诸葛丰的鸡毛笔,后来的学者对此从未怀疑过。汪砢玉为明代著名的鉴藏家,对此未作评判。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也未对郭畀的题跋做任何批评。张丑对郭畀的观点则深表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