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诗人主要是以物抒情,以景抒志,将自己的情怀赋予给物质,将抽象的东西意象化,使所有的情感不再是那么的缥缈。橄榄就是其中之一,在诗人的诗文中不乏可发现它的身影,在我国的宋代时期,橄榄成为了诗人中间最为青睐的意象化食材,那么当橄榄超越了使用价值的时候,它到底还意味着什么?
一、宋代的“青果”
1、宋代的“青果”之情
“青果”就是俗称的橄榄,就是一种产自于地中海的食物,果实呈青绿色富含大量的钙质和维生素c,属于一种常绿的乔木。但橄榄的栽培期有七年才能挂果,因此有“桃三李四橄榄七”的说法。
根据《载敬堂集》中记载:“食后良久口舌转觉清甜,初时涩味不再。”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也有很多的别称,例如:橄榄子,忠果,青橄榄等。宋朝时期定都南方,橄榄也成为了宋代文人之间不可缺少的食物,不单单成为了馈赠礼物的重要选择,更是成为了古代为人们最喜爱的赞誉。感染的内涵丰富,代表着南方全是人生抒发中心的一种独特意象。
橄榄树
2、礼仪之邦最佳礼品之选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成为了与人之间交流拉近关系的一个最好的方式。我国古代文人相互赠礼的东西主要有诗画、笔墨、花草等。到了宋代时期,相互赠与食物成为了当时的一大风尚,有水果、蜂蜜、糕点等。文人间的赠礼更趋近于平民化,打破了世俗百姓以往对于人墨客清高的固有形象。赠送的不单单只是一种食物,而是食物背后蕴藏的含义。他们不会轻易将任何一个东西作为礼物来馈赠于他人,对于礼物的内涵就要十分讲究了。
橄榄作为互赠的礼物之一,就成为文人的最佳选择。对于橄榄的描述最早是出现在左思的《吴都赋》:“龙眼橄榄,榴御霜”。唐朝白居易在《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诗中也有对橄榄的描述:“面苦桄榔裛,浆酸橄榄新”。
到宋朝,*庭坚收到友人所赠的橄榄,感觉十分喜悦,橄榄是盛放金盘之上,橄榄的青绿和金盘相映衬,给人的感觉是相当雅致的。随后在品尝了橄榄的味道后也甚是喜欢。于是在《谢王子予送橄榄》中这样写到:“方怀味谏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榄来。想共余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之后*庭坚在给友人的回礼中,也将橄榄奉为“嘉果”作谢礼回赠给友人。
苏轼在自己的词文中有专门的一篇《橄榄》:“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可见橄榄的口感在苏轼的印象中是极为深刻的。以至于后来的词人袁说友,在收到有人送来的橄榄后,引用了苏轼的那句话:“筠笼相逐到天涯,喜见森森色正佳。尚想红盐落青子,未夸*蜜挂苍崖。眼中乡味催归梦,足下登音慰远怀。稍待酒残回齿颊,余甘犹足助谈谐”。
苏轼
二、橄榄之意的文化内涵
由此以来可见橄榄流转于诗人的文笔之下,自然也不会少于生活之中,如此频繁的出现使得它在诗歌中成为了一项极具富有诗情画意的寄托的产物。那么在这颗青果的背后,到底蕴藏着怎样的文化深意?
1、产地的表述南夷
古代文人寒窗十载,无非是进为了进入朝廷,舒展自己的宏图大志。然而,当部分人进入官场之后,会发现自己的仕途并不是想的那么简单,作为饱读诗书的他们,内心我拥有的那份清高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丝毫变化,因此文字狱而落败的文人数不胜数。
如此这般,寄情于物,寄情于景的描述方法在文人中间颇受推广。历代被贬谪的诗人所选用来描述苦寒之地的意象主要有:猿声、落花、丛岭、湘妃竹、荔枝等。在这些被贬谪的文人眼中,满眼都是凄风苦雨,忧愁、苦闷和哀怨。随着时代的更迭,诗人对于赋予情感的物体也在发生着变化。到了宋朝时期,橄榄就成为了诗人们的首选,与蛮夷之地相匹配。
在刘克庄《海口三首》中对于自己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年任广东提举常平,到了年,他迁任了广东转运使。将橄榄比为南夷之地,与此同时,运用了橄榄入口时的苦涩感来表述自己内心的煎熬。“岛烟常至晏方开,沙际参差辨远栀。风挟寒声从树起,潮分末势过桥来。吏人不禁山排因,客子思倾海人杯。归忆斯游非冶淡,如尝橄榄味初回。”此诗寥寥数笔,却将诗人的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古人寓情于景大作
朱继芳的仕途也同刘克庄一样坎坷,被调到了广西去任属一个小吏,因此他做了《调宜州冷观不赴》:“瘠海南边路浅深,客愁不待岭猿吟。无人唤得涪翁起,分我桃榔橄榄阴。”中描述宜州的还继森气逼人,与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对于赴任之地的拒绝。
宋朝之前的是人多用荔枝来指代南方蛮夷之地,但是结合形象来说,荔枝却是甘甜可口,相对于此橄榄出入口时的干涩感,似乎更加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更让后世的人能体会到诗人身处偏远之地内心的苦涩,与此同时橄榄后续绵远的清香也可抚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
2、人生的诠释:先苦后甜
王之望在《食橄榄有感》中写到:“余初食橄榄,眉蹙口欲吐”。
刚咬下橄榄的第一口,满嘴的酸涩苦,是世人一般难以承受的。而正是这种苦涩像极了人生,像极了承受苦难的文人寒窗十载,只为那心中的仕途,但是前路坎坷谁也不知道会面对怎样的命运。而在茶道极其盛行的宋朝,橄榄成为了与茶相配的一道小食。
陆游就是那个在品茶时极其爱食橄榄的诗人,在他的《夏初湖村杂题》其三种就是这样写的:“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真橄榄与茶同时煎煮,步伐是当时文人的一大休闲。他在《午坐戏咏》中也曾提到过:““贮药葫芦二寸*,煎茶橄榄一瓯香。午窗坐稳摩痴腹,始觉龟堂白日长”。
陆游
除了橄榄与茶的搭配是天衣无缝的以外,橄榄相配于酒,也是别有一番风趣。除了橄榄的口感苦涩带甜,在药用上他也有解酒的效果,因此他成为了文人墨客们的宠儿,无论是失忆还是升迁时,酒桌旁必然摆着一盘橄榄果,三杯酒下肚,未免不是一番畅抒胸怀。在这座席间外面不是人生包含在一盅酒一盘橄榄果内。
陈与义在《邓州西轩书事十首》中:“莫嫌咬蔗佳境远,橄榄甜苦亦相并。都将壮节供辛苦,准拟残年看太平”。
先苦后甜、甜苦并存,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与苦面前必须先忍面对,不必慌张,不必心烦。甜意自会娓娓道来。人生如此,家是如此,国家亦如此。
“*尘两鬓欲苍华,岁岁东风不在家。不学郭驼归种树,却随刘跛去看花。浮名未值蒲萄酒,晚味思参橄榄茶。缥缈风烟新绿起,村南村北已桑麻”——*廷瑞在《花时留郡归已初夏事六首》。
当时人走过一生的轮回双鬓斑白时,暮然回首才发现这人生的真谛,功名钱财一切皆随身外之物,不如坐下饮一杯橄榄茶。这世间万物都不敌它的清香悠远。橄榄的苦涩,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如那荔枝的甘甜,却回味悠远。而先苦后甜正是中国人接受并喜爱的一种人生模式。在诗人的笔下,橄榄也成了自我为激活获取人生希望的寄托之物。
3、忠心赤胆的代表
刘克庄《念奴娇·寿方德润》中有:“须信馅语尤甘,忠言最苦,橄榄何如蜜”。
橄榄味道上的苦涩之感,似是那忠臣的逆耳忠言,都是听到略显的有点刺耳,再细细品味却发现这言语之间我带来的更多是时候的香甜。由此橄榄又得名为“忠果”。
王禹《橄榄》诗云:“江东多果实,橄榄称珍奇。北人将就酒,食之先颦眉。皮核苦且涩,历口复弃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我今何所喻,喻彼忠臣词。直道逆君耳,斥逐投天涯。世乱思其言,噬脐焉能追。寄语采诗者,无轻橄榄诗”。
作者在诗中除了表述自己内心的贬谪之苦,更多的是表述了自己内心权权君主考虑而不能得到理解,心中的苦闷之境。这也是首次橄榄在诗文中被象征为忠言逆耳。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总结
橄榄在宋朝文人的笔下,由一颗小小的青果被升华到了灵*的寓意和象征。味觉得先苦后甜,造就了他的命运,升华了他的意境。从苦涩的凄凉,到先苦后甜的转折。好似经历过了人的一生,也像是一件事情的正反两面。宋人笔下的橄榄,除了实体的相赠与之外,在那颗小小果实的背后,蕴藏的是诗人的一种心态,是人生的一种内涵,更是一份压抑而诚挚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全宋词》
2、《*庭坚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