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乍洞村遭遇一场暴雨,上洞屯的百香果园被雨水浸泡,如不及时排水,百香果根将烂蔸导致颗粒无收。”宜州区刘三组镇乍洞村驻村第一书记谢万举说,“当天16时许,我和尼可·亨利闻讯后,及时赶到那里并组织10余名群众给百香果地挖排水沟。”
尼可·亨利与谢万举在贫困户的百香果园搭架。
谢万举说的尼可·亨利是一位来自卢森堡的外国友人,年12月出生于杜德兰热,现年58岁,是一名退休警察,旅居宜州已有5年。
谢万举(左一)与尼可·亨利进村入户。
谢万举说,自从与尼可·亨利先生认识后,尼可几乎每天跟着他一起到乍洞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一个外国人缘何对中国的扶贫事业这么热心和感兴趣呢?
被三姐的歌声吸引定居宜州
年,卢森堡警官尼可·亨利因伤提前退休后,开始了自己的环球旅行,他去过非洲、美洲、亚洲的许多国家。在南宁旅行时,他看了一位宜州女孩推荐的电影《刘三姐》,瞬间被电影里刘三姐美妙的歌声、美丽的山水打动,他决心到三姐的家乡宜州来看看。
尼可·亨利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旅行。
这一来到宜州,他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宜州空气清新、环境幽雅、街道宽敞整洁、城市被青山环绕……这正是他梦想中的居住地。
尼可·亨利在宜州家中。
随后,他回到卢森堡,把房子和车子都卖了,来到宜州一待就是5年。在宜州几年间,他过的是钓鱼喝咖啡,逗狗逛老街的惬意生活。这样安逸的生活,在遇到谢万举后发生改变。
偶然认识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3月的一次主题*日活动上,尼可与*员、青年志愿者一起帮助贫困户种植*金百香果。在这次活动中,尼可认识了乍洞村驻村第一书记谢万举。
尼可·亨利与志愿者帮助贫困户给百香果搭架。
谢万举是宜州区文广新体局干部,从年3月被组织抽调到乍洞村担任第一书记。曾被评为年至年“广西优秀贫困村*组织第一书记”。今年4月,他再次申请连任该村第一书记。
尼可·亨利看望慰问贫苦户。
谢万举与尼可两人一见如故,谢万举不会讲英文,尼可也只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但两人仅靠眼神和手势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尼可·亨利装钉帮扶联系卡。
自今年3月末认识谢万举以来,尼可几乎每天都跟着谢万举去扶贫。“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抽出这么多干部专门为穷人做事,中国领导人真是太了不起啦!”对于中国正在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工作,尼可打心眼里佩服。
第一书记的得力“洋助手”
乍洞村有14个自然屯,大多散落在山间,村民居住分散,但尼可和驻村第一书记谢万举一样,翻山越岭走遍了所有村屯。
当地村民载着尼可·亨利入屯。
尼可到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还主动和村民一起下地挖沟排水、施肥、搭架、剪枝、搬砖、摘桑叶。
尼可·亨利与贫困户收蚕茧。
看着金发碧眼、身高一米九几的尼可在地里忙碌,贫困户莫仁平不禁感叹:“连外国人都跑这么远来帮我们种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尼可·亨利与谢万举(右一)走访贫困户。
后饭屯是乍洞村人口最少的一个自然屯,全屯仅5户共19人,也是目前该村唯一一个不通路的屯,该屯群众生活极为贫困。
尼可·亨利与村民同吃农家饭。
由于现行20户以下暂时没有安排修建道路资金,而脱贫攻坚的步伐却一刻也不能停留。谢万举和尼可打算通过社会筹措经费的办法,拟筹资12.5万元,帮助后饭屯修筑一条2.3公里通往山外的砂石路,以改变这里落后的面貌。
后饭屯屯级路已动工修建,尼可·亨利与谢万举(中)还在设法筹集修路资金。
目前,在两人的努力下,后饭屯已经筹集到部分修路资金,屯级路已经动工修建,如果资金到位,预计国庆节前夕即可通路。届时,乍洞村14个自然屯将全部通水泥路,脱贫致富步伐大大加快。
对于该村的脱贫进程,尼可充满了信心,他觉得中国人民是伟大的,战胜贫困走向富裕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他还有个心愿,希望能获得一张中国的“绿卡”,一直在宜州住下去。
来源:河池日报记者冯敏桂通讯员韦炳禄
河池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