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化缘rdquo来的修路 [复制链接]

1#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782762.html

层叠的青山中点缀着碧绿的稻田,清澈的湖泊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群山环抱中的乍洞村景色秀美如画,俨然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乍洞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然而昔日乍洞村属于大石山区,闭塞的环境让乍洞村风景秀美,却也让村子因山壑纵横而交通不便,成为自治区级贫困村,全村户人中有户人是贫困人口。年,乍洞村14个自然屯中,通水泥路的仅有1个自然屯,有7个自然屯通砂石路,剩下的6个自然屯只通仅供人行的羊肠山路。再加上村民居住分散、山多地少,这里的村民难以挣脱困扰他们世世代代的贫困枷锁。

出行都困难,谈何脱贫致富?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这一切发生了改变。年3月,谢万举任乍洞村第一书记,在谢万举的引领下,乍洞村实现了硬化公路“屯屯通”,易地搬迁工作顺利推进,百香果、*瓤西瓜、黑龙茄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逐步发展,村民的收入显著增加,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那么乍洞村是怎么做到的呢?又是怎样拔掉穷根的呢?

1

“化缘”来的修路钱实现了道路“屯屯通”

年4月,乍洞村第一书记谢万举经过实地调研后,他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当作乍洞村的头等大事。

他首先积极向上级争取脱贫攻坚项目资金,但乍洞村各个屯较为分散,每个屯居住的村民数量也少,争取到的资金有限。在一户户拜访村民,获得村民的支持和筹款的同时,他和其他干部积极联系社会各界的朋友和热心企业,为乍洞村修建道路贡献力量。

靠着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和一笔一笔“化缘”得来的钱,一辆辆挖掘机开进乍洞村,一条条道路也不断地在屯与屯之间延展开来。到年底,乍洞村成功实现了道路“屯屯通”,不通路的生活成为过去式。

2

百香果成了贫困户的致富果

在最基层的农村直面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问题,并找到解决对策,这样的工作无疑充满挑战。通过走访调查,谢万举发现:过去乍洞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玉米等经济效益较低的农作物,村民收益极低且没有保障。于是,他决定带着村民改变种植作物,种一些“价格能卖得好的”作物,以提高收入。

最终,谢万举选择了百香果。

百香果对土壤要求不高,且成熟时间短、见效快,对于急需寻找突破口的乍洞村来说正合适不过。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贫困的村民们对这个提议丝毫不为所动。有的村民虽有脱贫的心愿,但由于习惯了传统作物的种植,不相信种百香果这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水果就能致富。更让谢万举没有想到的是,有的村民虽然贫困,但并没有足够动力,想要改变这一状态。

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谢万举就在村里的集体用地上与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自己动手砍竹子、挖坑、搭架,亲手种植下了一片百香果树,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看到第一书记种的百香果卖出了好价钱,一些村民也决定试一试。有人选择在集体用地上和谢书记一起种植百香果,收获之后获取分红;敢冒险的索性购买幼苗,在自家原先的玉米地上搭上棚架,改种百香果。同时,乍洞村为发展百香果产业,对新加入种植行列的村民给予了多项补贴。不仅百香果树苗不用花钱,第一次种植,还能得到了每亩多元的补贴。”正是这样的举措,到年底,乍洞村全村的百香果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了亩,很多贫困户通过百香果摆脱了贫困。

3

“小”干部大智慧兴产业拔穷根

脱贫攻坚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计。但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易地搬迁不同的是,种植百香果能够有效增收,但村民各家有各家的情况,并不是每家都适合百香果,必须在了解每家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方案,做到精准扶贫。

谢万举开始尝试引入其他农作物,先由村委会进行培育,成功之后再推荐给村民。对于尝试过的农作物,他如数家珍:“这个*瓤西瓜皮薄甜度高,一个三四斤,刚好适合一个家庭一次吃完,不浪费;这个是我们村刚刚引进试验的新品种,口感好,产量也比普通茄子高;这个观赏南瓜虽然不能吃,但很适合乡村旅游……”

现在,百香果、西瓜种植、黑龙茄子已成为乍洞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此外,乍洞村还不断拓宽销售渠道,积极通过直播助农平台、电商平台销售其特色农产品,逐步开辟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产业融合联动发展之路。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查看活动详情

年,中国慈展会推出“云游百县百景”文旅扶贫项目,以脱贫攻坚给家乡带来的新变化为主题,面向全国征集文旅扶贫主题短视频,共有来自福建、贵州、云南、广西、山东、甘肃、青海、湖北等地区的70多部短视频作品参与,经逾38万网友线上投票,排名前十的短视频作品脱颖而出。

我们将持续分享排名前十的“百县百景”短视频,与亲共赏脱贫攻坚的可爱模样~

下期我们将为你继续揭秘云南省昭通脱贫攻坚的故事。敬请期待~

资料参考:

1.北京周报《乍洞村的脱贫故事①

修路,最简单却最奢侈的梦想》

2.广西日报《从盼着结束到继续留任——记宜州区驻乍洞村第一书记谢万举》

3.环京津新闻网《第一书记谢万举:乍洞村脱贫路上的领路人》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