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场ldquo国际范rdquo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 http://www.wxlianghong.com/
12月12日至15日,中国丝绸产业国际合作高端峰会暨丝绸展销会将在宜州举行。一批外国要人、广西有关单位领导、部分国家商协会代表、行业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将参加会议。会议期间,还将在宜州市民文化公园举行丝绸展销会,届时将有50多家区内外知名丝绸企业、河池市丝绸企业及专业采购商参加丝绸展销会。那么,这么重大的国际会议选择在宜州举行,咱们宜州的桑蚕茧丝绸产业有何独特之处呢?一起来看看!

宜州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种桑养蚕已有多年历史。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广西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广西“十佳”桑蚕生产基地县市及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强县”等荣誉称号,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连续14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

种植规模大,带民致富能力强

桑蚕产业是宜州重要的支柱产业,覆盖全区16个乡镇个村(社区),养蚕农户10万户45.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84.1%,其中养蚕贫困户户,占全区贫困户的51.99%;贫困养蚕户人口人,占全区贫困人口人的60.05%。

宜州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

目前,全区桑园面积37.2万亩,(较年增加1万多亩),其中贫困村桑园面积3.2万多亩。

全区有小蚕共育户家,小蚕共育率高达86%以上,年养蚕.1万张,产茧6.万吨,产值28.44亿元,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养蚕收入元以上。

功能核心养殖区(嘉联桑蚕示范基地)。

加工能力强,带动就业能量大

现有茧丝绸加工企业17家(规模以上企业),基本上是本地民营企业,其中缫丝厂15家,自动缫丝机组;织绸企业2家,织绸机50台(套)。年预计白厂丝产量多吨,且多为4A级,5A级比例约占40%左右,坯绸产量多万米,缫丝以鲜茧缫丝为主、干茧缫丝为辅。预计丝绸企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自创品牌丝绸产品设计、贴牌加工生产不断发展,近年来,在巩固发展好缫丝初加工业的基础上,不断积极引进丝绸深加工企业,加快丝绸深加工业的发展。广西恒业丝绸集团缫丝车间。

在缫丝初加工业能力及其白厂丝产量方面继续保持广西县域第一。鲜茧缫丝处在全国领先地位。有全国缫丝行业产能(组机)、产量最大的企业广西恒业丝绸集团。

资源利用好,变废为宝亮点多

宜州现有以桑树、蚕沙、下茧等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企业15家。一是拥有“刘三姐”“南方丝缫”“壮歌”等多家蚕丝被品牌,年蚕丝被产量预计达22万床,产值3亿多元。“南方丝巢”丝织品。二是有专门从事蚕沙收集加工的企业。如宜州桂恒旺公司建成年产3万吨蚕沙生物肥生产线(年可处理蚕沙约15万吨),年广西三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河池市桂恒旺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共收集处理蚕沙约4万吨,加工成有机肥1.8万吨,产值万元。全年群众和企业共无害化处理蚕沙约14万吨,蚕沙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8%以上,养蚕环境进一步好转。蚕沙工厂化处理。三是拥有生产桑枝食用菌企业(合作社)7家,年生产桑枝食用菌达万棒,产值2.3亿元。品种以秀珍菇为主。桑枝食用菌。四是全国首家利用桑枝提取现代天然抗糖尿病中药“桑枝生物碱”的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即将投产,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五是利用桑叶、桑椹生产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叶面、桑椹酒、桑枝饲料猪、鸡等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循环经济增长点。年,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值预计达4亿元多,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继续保持广西县域第一。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但潜力巨大。桑叶茶。注重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发展好

宜州大力推广蚕、桑优良新品种,创造发明如自动化上蔟、轨道省力化喂蚕、自动取茧器等先进机具近70项,方格簇使用率%,鲜茧缫丝加工率达70%以上,小蚕共育、方格簇营茧、鲜茧缫丝等先进技术推广和使用率居全国领先。专利发明近70项。

轨道省力化喂蚕车。

自动化烘茧机。

打造产业品牌,市场影响力扩大“宜州桑蚕茧”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并荣获首批广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恒业公司的图形商标、嘉联公司的“绮源”“南方丝缫”等5个商标获“广西著名商标”;嘉联茧丝及其制品、东方丝路公司的“丝路印记”牌生丝等3个公司的4个产品获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宜桑”等2个品牌凤尾菇荣获广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廖哥山”等3个品牌桑枝秀珍菇荣获“广西富硒农产品”认证。广西宜州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被认定为“广西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恒业茧丝有限公司的图形商标、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绮源”“南方丝缫”商标、宏基茧丝绸有限公司的“刘三姐”商标、皇家瑞禧蚕丝坊有限公司的“皇家瑞禧”商标等5个商标获“广西著名商标”;嘉联茧丝及其制品、东方丝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的“丝路印记”牌生丝、宏基茧丝有限公司的“宏基丝业”牌白厂丝及“刘三姐”牌蚕丝被等3个公司的4个产品获评“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还有正在申报中的“宜州丝绸”、“宜州白厂丝”、“宜州蚕丝被”等地理标志认定。目前宜州桑蚕产业相关产品注册商标、品牌有30多个。广西宜州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

新业态迸发,流通贸易发展快

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东盟国际茧丝绸交易中心、嘉欣丝绸园先后落户宜州。成立有茧丝绸企业科技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协会,建成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1个、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个、电子商务孵化基地1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个。

东盟国际茧丝绸交易中心。

从事电商的丝绸企业有嘉联丝绸、刘三姐科技信息公司、百姓人家、壮歌茧丝绸有限公司等15家,建有丝绸工业“AAA”级旅游景区1个,重点龙头茧丝企业在杭州、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开设连锁实体店多家。嘉联丝绸。游客与卡通蚕宝宝合影。以广西为主宜州为交易重点覆盖全国的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的子公司-河池市中农茧丝绸有限公司、中国丝绸交易市场(广西嘉欣)的电子商务公司及其平台,为国内茧丝绸行业经营者提供信息、交易、结算、融资、仓储、保险等全面的茧丝绸配套服务,市场茧丝“宜州指数”显现雏形,年电子交易茧丝达1万多吨,河池市中农茧丝绸有限公司年蚕茧、生丝、蚕蛹、丝棉、绸缎等行业主打产品及其衍生品总交易额达23亿元,与年同比增长%;广西嘉欣年茧丝交易额万元。形成了“蚕农-茧站-丝厂-绸厂-贸易商-中间商—出口商-外商-终端消费者”的行业全链条中的所有环节。茧丝市场的创新平台(“丝路通”)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管理模式和创新的营销模式,在为多方提供交易服务平台,较好解决了企业、茧站、农户资金紧缺、融资难等问题,降低了“打白条”带来的风险和社会隐患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国内外贸易,活跃贸易流通、扩大贸易规模与市场占有率、提升宜州乃至广西的茧丝国内外影响力。宜州区丝绸工业园区内配套设有的茧丝绸交易专业公司。丝绸生产线。年广西茧丝市场融资13亿元,其中涉农(蚕农)提供金融服务万元,惠及河池蚕农1万多户;通过河池中农出口以生丝为主,拓展绸缎、双宫丝等丝绸产品万美金、17万欧元;17家茧丝绸生产企业的丝绸产品采取实体经营与网店经营同步销售模式,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仅是东方丝路丝绸公司及其广西丝利来公司年自营出口白厂丝分别达万美元、万美元,生丝出口排在全国同行第一。丝绸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出口印度、意大利、越南等国。此外,宜州还是全国最大的蚕种、桑苗、蚕药、蚕具等蚕用物资集散市场,辐射全国,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宜州成为了全国甚至世界蚕桑茧丝市场的风向标。推动产业融合,带动三产发展快经过多年发展,宜州已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和“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等)—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蚕沙—有机肥”“下茧(废丝)—蚕丝被”、蚕蛹—饲料(食品)产品等,产品线上(电商)线下(实体店、展销店)国内外全面开花的销售网络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链突出、副链为辅的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丝绸产品展示厅。年,宜州区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第一、二、三产业合计总产值达87亿元。成立有茧丝绸企业科技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协会,建立和配套较完整的电子商务运行、网络、物流、专业市场体系,建有“AAA”级工业旅游景区1个。以广西为主宜州为交易重点覆盖全国的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中国丝绸交易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茧丝“宜州指数”显现雏形,年蚕茧、蚕蛹、丝棉、绸缎等行业衍生品总交易额达21亿元。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市场的配置作用,通过茧丝市场的创新平台“丝路通”线上交易开拓国外市场,宜州茧丝绸产品主要出口到意大利、巴西、日本、越南、印度及罗马尼亚等国家。

来源:宜州区融媒体中心、宜州区桑蚕循环经济发展中心

品牌宣传合作,找《河池民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