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11月3日电(雷琦竣)11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河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打造广西生态文明强区建设的河池样板”的情况。发布会现场。人民网雷琦竣摄据了解,今年8月31日贵南高铁全线开通后,河池步入了高铁时代,在该市境内有4个站,分别是河池西站、都安站、永安站和环江站,河池融入了南宁和贵阳1小时经济圈、生活圈。10月11日起,经贵南高铁动车组列车增加到66列,每天过河池境的乘客超万人,河池车站乘客可以直达西安、郑州、成都、重庆、贵阳等省会城市及区内的南宁、北海和百色市,可以说河池融入成渝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为河池高铁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对推进河池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据介绍,河池有36个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九县两区中有南丹、大化、东兰、都安是广西全域旅游县,巴马、宜州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高铁开通之后,河池推出旅游景区五折或免门票、凭高铁票享受旅游景区门票、住宿和文娱体验项目折扣等系列等60多项优惠措施,吸引了广东、香港、澳门、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区外游客大量涌入。仅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同比增长82.8%,恢复至年同期.94%;实现旅游消费25.88亿元,同比增长.39%,恢复到年同期.58%。河池将以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为契机,紧抓高铁开通的发展机遇,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壮大发展绿色生态服务业,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充分发挥河池独有的自然生态本色,依托生态宜居环境发展自然康养,依托传统医学医药发展国医康养,依托基因细胞技术发展科技康养,把河池建成具有浓郁康养范围的国际性、复合型、全天候康养首选目的地。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要素。河池作为世界长寿之乡,生态优势突出,也孕育出了风味各异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全市认证登记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两品一标”)达个。天然饮用水、龙滩珍珠李、七百弄鸡、澳寒羊羊肉等54个特色优势农产品通过“圳品”认证,数量排广西第二。该市着力打造河池旅游特色餐饮,培育创建一批星级酒店、高端民宿,提高高铁站与各县(区)主要景点、汽车站、机场、码头、酒店之间的交通接驳能力,推动景区景点提质升级;丰富文旅新业态,打造更为优质的旅游购物环境,全方位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着力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河池市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绚丽多彩,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项,数量位居全区首位,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3项。壮族蚂拐节、瑶族祝著节、环江毛南族分龙节、罗城仫佬族依饭节、南丹白裤瑶年街节等非遗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今年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广西唯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河池积极打造非遗+旅游产品,先后建成宜州刘三姐故里旅游区、南丹歌娅思谷景区、巴马长寿岛景区、巴马仁寿源等4家国家4A级非遗景区。同时将继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推进非遗展示馆、传承基地,开展非遗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铜鼓文化保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组建联黔、联粤等高铁旅游发展联盟,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共同做大“高铁旅游”这块“蛋糕”。大力支持南丹县—贵州省荔波县跨省旅游合作联建深化,推动“小七孔—南丹—巴马”旅游线路市场落地实施,以智慧旅游和“一票通”为平台,推进打造“赏民俗·游桂黔”等旅游品牌和培育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激发两地文旅消费的潜力。同时加快推进环江县和荔波县跨省旅游合作联建,共同打造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目的地线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