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武扬鞭北周平定北齐之战 [复制链接]

1#
皮肤白癜风名家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j

一、战争前的双方

(一)北周

建德元年(公元年),北周武帝设计在后宫诛杀权臣宇文护,一举铲除宇文护集团的势力,夺回了国家的最高权力。在重新掌权之后,周武帝宇文邕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果实,又出于对宇文护时期几次不成功的东征的反思,于是决定将政治重心重新拉回北周国内,开启了对北周全方位的改革。

在早先的西魏统治时期,宇文氏一族实力不济,不足以控制国内的其余政治力量。宇文泰为了与高欢的六镇鲜卑军事集团相抗衡,同时又出于增强国力和宇文一族的需要,于是推行军事改革,建立起全新的军事制度:“广募关陇豪右,籍六等之民以增军旅;改易西迁关陇地区的山东郡望为关中郡望;府兵将领(及其士卒)改从鲜卑姓,并使之与土地结合。”宇文泰以鲜卑部落旧制为依托,建立有贵族性质的府兵制,将军队同土地结合。“府兵将领都有赐田与乡兵,他们既是府兵将领,又是关中豪族。”将领同个关陇地区的豪族门阀相结合,凝聚出了一个能够与东魏(北齐)六镇鲜卑军事集团相抗衡的关陇集团。

而周武帝为了进一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推动皇权独尊在原先的基础上再次改革:“建德二年,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周人半为兵矣。”周武帝改军士为侍官,变更各府兵的部属观念。因侍官多为皇帝近臣,此举实则是将过去各将领指挥的部曲军队转变为皇帝亲领的中央禁军。而更为关键的是,大量民籍被编入军籍中,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数量。同时,周武帝进一步提升了府兵的待遇,在部队征召期间,军户可以不纳赋税,这又提升了府兵的社会地位,刺激了军士的战斗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政治上,周武帝严明法纪,《周书》记载其“用法严整,多所罪杀,号令恳侧,唯属意于政。群下畏服,莫不肃然”建德六年(年),周武帝又颁行《刑书要制》,明确规定:“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二顷以上者,至死”。在周武帝的励精图治下,北周的政治沿着西魏宇文泰以来的改革,继续向深入发展,因而这一时期北周政治整肃,吏治清明。

在经济上,周武帝一方面减轻百姓的负担,提倡勤俭,下诏明确提出;“自今正调以外,无妄征发”“改八丁为十二兵,率岁一月役。”将服徭役时间缩短至一个月,又“断四方非常贡献。”以节省政府开支;另一方面,周武帝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继续推行宇文泰时期实行的均田制,开垦荒田,劝课农桑,开发关中平原的经济潜力。除上述改革以外,周武帝还以铁腕手段推行“灭佛”政策。建德三年,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周武帝禁断佛、道二教后,众多的寺院被毁,寺院霸占的无数良田收归国有,大批的僧尼还俗,以及放免的奴婢等,均成为国家编户,这就扩大了国家征收赋役的范围,大大地增加了北周的人力物力。因此后来周武帝自己说:“自废(佛道)以来,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伐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二)北齐

但此时的北齐,依然沉浸在大国美梦之中。公元年,陈宣帝令吴明彻为主帅,誓师北伐,迅速拿下了北齐的淮南之地,将南北分界线(东段)北移至淮河一线(具体情况可见本社文章《太建北伐》)。但在丢失整个淮南之地后,北齐后主高纬问计于近臣穆提婆时,此人居然说出“本是彼物,从其取去”这种荒唐言论。而后主居然真的放弃夺回失地的行动,继续在后宫声色犬马。北齐国政日渐荒废,大权渐渐被皇帝身边的近臣把持,其国力日渐衰弱。不复高欢、高洋时期的盛况。

而坏消息接踵而至,即使是在北齐一贯占优的军事上,其颓势也渐渐显现。北周和北齐两国对峙的几十年间,两国也曾爆发过无数的战役。北齐凭借着自身国力的体量优势,往往能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但随着晋阳霸府的老一辈将领日益凋敝(特别是北齐三杰中段韶病逝、兰陵王高长恭被后主下诏赐死、斛律光更是被满门抄斩),大量名将的逝去,使得北齐在军事的优势也日益日渐被消磨殆尽。

随着国政荒废,北齐的经济也不可避免的滑入深渊。自北齐皇帝高湛继位以来便大兴土木,皇帝本人愈发穷奢极欲。而后主高纬继位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肆在邺城内修筑宫室楼台;除了邺都以外,高纬还令晋阳城效法邺都,修建新的宫殿,其豪华程度丝毫不亚于皇城;高纬还在太原西山上开凿佛像,点燃的油灯甚至能照亮晋阳宫……如此大规模的滥用民力,百姓苦不堪言。而长年累月的消耗国库,北齐的财政也逐渐入不敷出,为了聚敛财富,后入高纬甚至公开买官鬻爵,各地州郡的官吏多被富豪高门把持,其上任后加倍盘剥百姓。各地政事大乱,腐败横行,民不聊生。北齐和北周之间的平衡逐渐被打破,北周谨慎地注视着荒淫腐败的北齐王朝,随时准备给予其致命一击。

二、北周伐齐

周武帝在理清北周内部政事之后,便积极投身于攻齐的计划中去。为消灭北齐,周武帝听取了臣属的建议,北联突厥、南和陈朝,以便形成南、北、西三方围攻的形势。建德四年,这一战略布局基本形成,突厥与北周和亲,开始在边境上不断骚扰北齐;而南方的陈朝更是发动北伐,尽数夺回淮南。

(一)第一次伐齐

为了分散北齐的精力,在当年二月,周武帝令边境周军屯兵备战,准备震慑北齐,齐军也针锋相对地开始修缮工事,整顿边防武备。北周上柱国于翼连忙上书指出“疆场相侵,互有胜败,徒损兵储,非策之上者。不若解边严,减成防,继好息民,敬待来者。彼必喜于通和,懈而少备,然后出其不意,一举而山东可图。”而之后大将军韦孝宽也上疏陈奏伐齐三策:其一策认为,伐齐应立即率兵东进,现在陈朝已经攻取齐之淮南,如果能乘势进军,确实是破齐的一大良机;其二策认为,如果武帝想从长计议,不打算即刻进兵,则可以在与北齐交界处广设屯田,与陈朝联合分其兵势,以逸待劳。而北齐政治混乱、统治者残暴、政出多门、其弊端不可胜数。北周可待机而发,便能一战成功;其三策认为,如果周武帝想要持重行事,则可保持目前相持的态势,表面与北齐通好,养精蓄锐,北周疆域广大,国势强盛,可以坐等北齐自己内耗,再慢慢吞并它。

武帝在听取前线战策之后,又得知北齐此时已经“上下离心,道路仄目。”认为此时正是向北齐的用兵之际,于是在结合各方观点后,周武帝宇文邕派遣使者出访北齐朝廷,静观其变,令北齐君臣麻痹大意,而后再以雷霆手段迅速攻打。

建德四年七月,周武帝认为攻齐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亲自率领大军东出,动员了将近18万兵众伐齐。周武帝下诏令各位勋贵将领率军纷纷跟进:齐王宇文宪率先领军2万直赴黎阳;随国公杨坚、广宁侯薛率水师开入黄河,顺流而下,阻断河北齐军南下通道;常山公于翼率2万偏师兵出陈、汝一带;梁国公侯莫陈芮与申国公李穆各自率部众2万余坚守太行道与河阳道,牵制北齐援军;而周武帝宇文邕御驾亲征,率周军府兵主力6万直指河阳,并进一步包围了洛阳城。在进兵之初,内史上大夫宇文弼、民部中大夫赵遂等北周重臣都认为,洛阳及附近诸城是北齐精兵所聚的重镇,又是传统上的四战之地,敌兵救援便利,易守难攻。纷纷劝谏周武帝不要正面进攻洛阳,并建议派一支奇兵从侧面绕道突袭北齐心腹要地晋阳,但这些谏言周武帝却未能采纳,这也为第一次伐齐无功而返埋下了伏笔。

八月,北周军队攻入齐境。周武帝率军攻破河阴大城,北齐军退至子城固守。宇文宪军攻占武济,进围洛口,接连攻克东、西两城,烧毁了浮桥。但很快,周军进攻河阴子城受阻,转而进攻金墉城,却又未能攻克。这时,宇文宪、李穆、于翼所率领的其余各军连下北齐30余城,但皆未留兵防守。北周军队攻克河阳南城,继而围攻中城,北齐守军在永桥大都督傅伏的率领下固守城池。周军猛攻月余,均未能取得进展。

九月,在周军进展不顺之际,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自晋阳率齐军主力南下救援。与此同时,周军也屋漏偏逢连夜雨,士卒疲态尽显,周武帝又在前线患病,一病不起,北周各路大军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在征集了各路将领的意见后,武帝无奈下令暂时避其锋芒,周军全军西撤而还。第一次伐齐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二)第二次伐齐

第一次伐齐虽然并不成功,但北周本身没有受到太大损失。周武帝宇文邕也从这次军旅行动中吸取到不少经验教训,《周书》记载:帝谓群臣曰:“朕去岁属有疹疾,遂不得克平逋寇。前入贼境,备见敌情,观彼行师,殆同儿戏。又闻其朝政昏乱,政由群小,百姓嗷然,朝不谋夕。天与不取,恐贻后悔。”“吾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窟穴,混同文轨。”武帝坚定了继续东征的信心。建德五年(年)十月,周武帝决定再次出兵北齐。这次作战前周武帝充分探查了北齐军情,进行周密的部署,将主攻方向改为并州,直接威胁北齐勋贵大本营——晋阳。

1.平阳大战

十月四日,周武帝部署诸军,以越王宇文盛、杞国公宇文亮、随国公杨坚为右三军统帅,以谯王字文位、大将军窦恭、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统帅,齐王字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统帅,亲自督率各军,向北齐晋州发动进攻。北周大军攻入晋州,进至汾曲,周武帝分派诸将各据要地,遺宇文宪率精骑2万守雀鼠谷宇文纯率步骑2万守千里径郑国公达奚震率步骑1万守统军川大将军韩明率步骑守齐子岭乌氏公尹升率步骑守鼓钟镇凉城公辛韶率步骑守蒲津关柱国宇文盛率步骑1万守汾水关以上诸除補津关一路为保障后路安全外,其余诸军都用以截断敌援军之路。此外,武帝又命赵王字文招率步骑1万目华谷攻北齐汾州诸城,使其自顾不暇,无法救援晋州。然后,周武帝命内史王谊监诸军猛攻平阳,自己驻屯汾曲节度各路大军,每日亲至平阳城下督战。

而在平阳战事万分急迫之时,北齐后主高纬却丝毫不在意前线战报,而是继续和宠妃冯小怜在天池游猎。从平阳来的军情急报一份接着一份,但都被丞相高阿那肱按住不表。“大家正为乐,边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闻。”北齐不发兵救援的行为,令平阳的守军陷入绝望。很快,十二月二十七日,伴随着周军猛烈的进攻,平阳守将侯子钦、崔景嵩出城投降。平阳城被北周攻陷,与此同时,宇文宪的另一路大军也捷报频传,接连攻克洪洞、永安,通往晋阳的道路已被打开。

平阳陷落的消息传来,高阿那肱不敢隐瞒,这才向后主高纬禀明情况。于是高纬决定率10万齐军自晋阳南下救援。途中高纬宠妃冯小怜还曾请求高纬再去围猎,高纬竟然同意了这个荒谬的请求,使得齐军行军的速度更加缓慢。而周武帝在得知齐军南下后,认为北齐的军事实力依然强大,与其主力正面交手难以取胜,遂不顾宇文宪等人阻拦,坚持回师长安。临行前,武帝又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领1万精兵驻留平阳。其余各路周军一齐撤退,宇文邕本人返回长安,剩余大军镇守河东,观察局势变化。

另一边,北齐后主高纬听闻周军撤退,大喜过望,下令趁机围困平阳,昼夜猛攻。梁士彦亲自登上城墙身先士卒,并高呼“死在今日,吾为尔先”,周军士气大振,虽被齐军围困但人人拼死杀敌。在围城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后,齐军攻破平阳城墙,打开一个十余步宽的缺口,正当齐军先锋准备杀入城中之时,在后方观战的高纬却想让冯小怜观看前线战况,于是下令鸣金暂停攻势,齐军面面相觑,但又不敢违抗军令,只得停下了脚步。战机转瞬即逝,城中的梁士彦抓住机会,率部一举击退了城外齐军,平阳之战再次陷入僵持。

周武帝退兵回师之后,令大军屯守河东,自己于十一月十八日返回长安,但随即收到了来自平阳的急报。宇文邕这才幡然醒悟,决定回师破齐。十二月初二,周武帝与齐王宇文宪汇合后,令其麾下部众列阵在前,向平阳推进。十二月初六,北齐各路大军共计八万余人抵达平阳,周军在城南列阵,静待北齐来攻。

早在先前,北周围攻平阳之时,为了防止齐军救援,周军曾于平阳城南挖掘壕沟,如今,双方就在壕沟两侧扎营,两军先后大战数次却均未能攻破敌阵,于是双方暂时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但北齐军中却突生变故:高纬问计于身边近臣如何退敌,丞相高阿那肱认为,周齐两国交战由来已久,现在齐军素质远不如从前,建议不与周军做正面对抗,而退守高粱桥一带。这时后主身旁众幸臣却说:“彼亦天子,我亦天子,彼尚能远来,我何为守堑示弱?”高纬听闻此言顿感勇气倍增,于是下令大军填平沟壑向南前进。周武帝见齐军主动出击,并且还填平了两军之间的沟壑,深感战机已至,于是亲自率领大军迎头痛击。两军展开激战,不一会儿,齐军东翼稍稍向后退却,在后方与高纬观战的后主宠妃冯小怜惊惧异常,高呼我军败了。穆提婆也惊慌失措,大呼着让后主等人逃命。高纬立即带上诸近臣一同逃离。北齐开府仪同三司奚长连忙劝阻:“半进半退,战之常体。今兵众全整,未有伤败,陛下舍此安之?御马一动,人情惊乱,且速还安慰之。”一旁的武卫张常山也说:“军寻收回,甚整顿,围城兵亦不动,至尊宜回,不信臣言,乞将内参往视。”后主不顾阻拦,一路逃回晋阳。皇帝自己丢下大军逃跑,令齐军士气大挫,阵型大乱,人心涣散,被周军尽数击败,阵亡者数以万计,军资甲仗“数百里间,委弃山积”。平阳大战终以北周大胜而告终。

2.晋阳大战

平阳大战之后,晋州刺史梁士彦劝谏周武帝乘胜追击,武帝深以为然,于是不顾诸将劝阻,再次亲征北齐。周军一连攻克高壁、介休,兵锋直指晋阳。这令逃回晋阳城的北齐后主高纬忧惧难安,高纬得知周军即将到达,于是想要逃亡北朔州,倘若晋阳失守就继续北逃,投奔突厥。很快,高纬下令由安德王高延宗留守晋阳,并暗中将皇太后、太子等人送至北朔州,随时准备逃跑。

十二月十三日,周军抵达晋阳,高纬立即任命高延宗为北齐相国,命其掌管晋阳军务,自己则连夜出城逃离,因将领苦劝,这才改变主意,转逃邺城。后主身边的近臣见大势已去,遂四散而逃。穆提婆更是直接投降北周,获封柱国、宜州刺史。有了这个“榜样”的例子,北齐朝臣降周者络绎不绝。北齐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

十四日,在留守晋阳的勋贵和将领的支持下,相国高延宗在晋阳称帝,并打开晋阳府库,将其中的财货赏赐给守城的将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齐军得以恢复了一些士气,高延宗凭借此举赢得了一定的人心,整顿收拢了近4万余士卒,准备作背水一战。随后,高延宗令莫多娄敬显、韩骨胡守城南;和阿干子、段畅守城东;自己守防御薄弱的北门,试图借坚城抵御周军。不料城东两将直接投降了北周,并打开了晋阳城门。城外的周武帝见状,便亲自指挥周军攻入东门。然而风云突变,高延宗和莫多娄敬显知晓东门失守,立即打开城门率军杀出,各自击退城门前的敌军,绕至城东兵合一处,再从东门杀入,把周武帝和其亲兵夹击在晋阳城中。高延宗亲率大军冲击,手持大槊在阵前往来奔驰。齐军士气大振,将攻入城中的周军阵型彻底冲散。周军大乱,周武帝宇文邕仅以身免,好在有北齐降者引路,这才幸免于难。

齐军取得大捷,高延宗认定宇文邕已经死在城中,于是便放松了警惕,下令士卒人人纵酒欢庆,齐军从上至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此刻的北周帐中,刚刚死里逃生的周武帝决定放弃征讨,想要返回关中,军中将领更是纷纷劝谏武帝放弃东征,徐徐图之。但齐王宇文宪坚持不退军“自陛下克晋州,破高纬乘胜逐北,以至于此。致令伪主奔波,关东响振,自古行兵用师,未有若斯之盛也。昨日破城,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丈夫当死中求生,败中取胜。今者破竹,其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这次,周武帝终于不再固执己见,他听从了建议,选择继续进围攻晋阳。

次日清晨,周军重整旗鼓,再次攻打晋阳。齐军士卒昨夜欢庆过甚,没料到敌人会杀个回马枪,对其毫无防备。齐军大败,高延宗被俘,晋阳就此易手。至此北齐大势已去,其灭亡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3.北齐的末日

十二月二十九日,周武帝留上柱国宇文纯镇守晋阳,自己率领大军挺进邺城。而在另一边的邺城,北齐后主高纬自知大势已去,整日深居宫内不出,醉深梦死。为了笼络人心,高纬听从宠臣谋划,开始大肆封赏群臣,一时邺城内三公多如牛毛。而后广宁王高孝珩奏请后主将后宫美女、珍宝赏赐齐军将士,急召各地军队与周再战。后主大为光火,并拒绝其建议。侍中斛律孝卿又请求后主高纬巡视邺城守军以鼓舞士气,并为他撰好讲稿,请其讲话时要慷慨流泪,以激励将士。但高纬记不住讲稿内容,面对齐军将士大笑不止,其亲随侍从也跟着他笑。齐军将士无比寒心,纷纷说道:“身尚如此,吾辈何急!”邺城的北齐守军就此均失去战心。

十二月三十日,北齐后主高纬获悉周军开始南下,只得召集群臣商议,众人各执己见,高纬更是不知所从,迟迟下不了抵抗的决定。随着北周大军日益逼近,邺城人心日渐浮动,大批北齐官吏、军士出降。次年(年)正月初一,高纬将皇位禅让给年仅八岁的太子高恒,自号为太上皇,决定将宗族分批南逃。正月初三,高纬先使太皇太后迁至济州。初九,高纬又派人护送幼主高恒东逃。正月十八,周军抵达邺城外,城内齐军出站却遭遇大败。高纬只得率领百余人逃至济州。邺城内北齐王公一下末不降周,北齐首都邺城被周军攻占。

高纬出逃以后,令丞相高阿那肱镇守济州关,为自己奔逃争取时间。高纬领幼主等一班人东逃至青州,准备随时南下投奔南陈。但此时的高阿那肱已经不愿随着北齐覆灭,于是投降了北周,跟随周军抓捕高纬。他为了向新主邀功,给后主高纬提供了假消息,声称自己烧毁了桥梁,周军已被阻拦。高纬听后大喜,于是暂缓了南下的计划,可短短两日后,周军就突然包围了青州,高纬仓皇出逃,很快就被周军尉迟勤追上,被俘后送往邺城。

周武帝宇文邕在获悉已生擒了北齐后主高纬和幼主高恒一班人后,命各路大军齐出,攻占北齐还未控制的各州郡。至二月,北齐全境基本平定,立国二十八年的北齐王朝就此覆灭,北周成功统一北方。

三、北周灭齐的后续以及评价

年正月,北齐后主高纬被擒获,象征着与西魏、北周对峙近半个世纪的高氏王朝宣告灭亡。高纬被周武帝宇文邕封为温公,随即押往长安看管。由于高氏后期对于关东的统治过于残暴,使得山东之地的百姓、豪族、门阀很快接受了北周的统治。这意味着后主高纬失去了最后的利用价值,在短短六个月后,周武帝宇文邕便将高纬以勾结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的名义处死,顺带着诛杀尽整个高氏皇族。彻底消灭了北齐复国的可能性。

吞灭北齐后,北周占据了全部的黄河流域,再加上已经拥有的长江中上游等广大经济发达地区,其国力大大提升,经济、人口都远超从前。逐渐进入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的黄金时期。通过将北周的各项改革举措推行全国,国力也得以继续增强,在北齐灭亡后,宇文邕并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北击突厥,南讨陈朝,为之后取代北周的隋朝再次统一天下,终结魏晋以来的数百年乱世扫清了障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学社观点,敬请读者注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