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数”说河池攻坚这五年
76.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广西贫困人口的15.3%;7个县深度贫困县,占广西总数的近1/3;2个极度贫困县,占广西总数的一半;个贫困村,其中个深度贫困村,占全区总数的28.9%;45个极度贫困村,占全区的45%。河池,这个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这个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城市,五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五年,整合多亿元资金,实施教育基础项目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万多户,30.1万贫困群众住上安全稳固住房;实施饮水安全工程2.83万处(个),27.6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这五年,交通设施全面改善。建成5条高速公路,贵南高铁、贺巴、融河、南天等8条在建高速公路全面推进;新建通屯道路条公里,20户以上的自然屯全部通路,行*村道路硬化率%,行*村客车通达率%,解决2.4万户用电难问题,宽带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
这五年,24.98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提高到元,年均增长10.3%。
这五年,扶贫产业加快发展。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油茶种植万亩,肉牛肉羊万头(只),“三特”水果、糖料蔗、桑园、板栗、淡水生态养殖、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分别达到万亩。
这五年,投入资金.89亿元开辟了个安置点,建设完成移民安置住房4万套,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2万人,占全区的25%;整屯搬迁9个,占全区的80%,搬迁规模全区第二。
这五年,粤桂扶贫协作全面深化,河池共获得广东省和深圳市扶贫协作资金14.75亿元,实施援建项目个,直接受益贫困人口29万多人;粤桂两省区扶贫协作和区域合作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3.8亿元。
这五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年至年,70.2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个贫困村出列,7个贫困县顺利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6%下降到1.86%。
1狠抓扶贫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河池市坚定地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抓手和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大力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
然而,河池地处大山深处,山多地少,碗一块,瓢一块,吃饱尚且不易,如何发展产业?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太原之问:“都安是大石山区,又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能发展什么扶贫产业,光给资金行吗?”
总书记的关怀与厚爱,温暖了河池每一名干部的心窝,更是压在干部肩上的千斤重担。
河池立足本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重点发展山地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在“特”字上做足文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有1万多个石山峒场,惟一的资源,就是丰富的牧草。牧草可以养牛、养羊,当地通过调研,引进了国内两家有实力的企业发展养殖产业,并创新养殖模式,贫困户免费从养殖企业贷牛,牛养大后再卖给企业,企业扣除牛犊费用后收益归贫困户,群众零成本参与养殖,还牛后再贷,实现滚动发展、持续增收。一招鲜,满盘活,在“贷牛羊还牛羊”新模式推动下,都安牛羊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建成3个万头种牛基地、5个万只肉羊基地、个村级牛羊合作社,形成“县有基地、乡有牛场、村有牛社、户有牛羊”的养殖格局,受益贫困群众13.28万人。
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石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1%,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在产业发展中,大化抓住肉质品质高的七百弄鸡来发展养殖产业,从年开始,扩大规模养殖七百弄鸡。如今,大化已建有“联建联养”扶贫车间个,养殖七百弄鸡万羽。今年,七百弄鸡“飞”出大瑶山,“飞”上了全国两会的餐桌。
在大化的大石山区,不仅有七百弄鸡,该县还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肉牛、山羊养殖,以及白玉薯、食用菌和油茶等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宜州网红品牌“乍飞拉”,整合多个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资金,引进社会资本,成立宜州区乍飞拉农副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对贫困村农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利用“乍飞拉”电商服务中心平台,开启线上商城,让大山深处的绿色山货直接“飞”上城市餐桌,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拓宽农产品销路。
经过几年的精心谋划和艰苦创业,“十大百万”扶贫产业遍地开花,确保贫困群众有稳定、持续、不可逆的收入来源。目前,河池市核桃种植面积万亩,建成核桃“万千百”示范基地34万亩,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桑园96万亩,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肉牛、肉羊饲养量及出栏量全区第一;油茶万亩,居全区前列;糖料蔗90万亩;“三特”水果98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万亩;淡水养殖多万亩,各个产业都朝着扩面提质的目标迈进,基本实现对贫困户的全覆盖。
在“十大百万”扶贫产业的带动下,年,河池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1.1%,增速排全区第一。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10.4%,增速排全区第二。预计到今年底,“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可带动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增加元以上。
2打好“四大战役”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
几年来,河池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实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四大战役”,改变了村村寨寨的贫困面貌,通过多举措保障贫困群众生产生活。
深秋时节,都安瑶族自治县永安镇永安中学的校园,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这所乡镇中学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教学楼、宿舍楼、塑胶操场等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校长梁世植说:“都安每个村、镇,最好的建筑是学校。”
年以来,河池市累计投入资金50.27亿元,新建和完善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所。全市教育方面各类资助资金全部落实到位,让更多的孩子读书没有生活压力——免收10.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前幼儿保教费1.亿元,为37.5万名建档立卡户小学和初中学生发放生活困难补助资金3.68亿元,免除15.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2.76亿元,给7.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高中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8亿元,给2.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万元。
河池市进一步压实“双线四包”责任制,落实贫困户失学辍学儿童少年劝返安置“一人一案”工作制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全市控辍保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动态“清零”。
东兰县三石镇四合村弄搞队贫困户姚某,因鼻咽恶性肿瘤于今年6月29日到广西医院治疗,8月14日出院,医疗费总额为11.9万元,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补偿标准和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等,他获得医药费报销补偿10.71万元,报销比例达到90%,极大减轻了家庭的压力。
河池市医疗“”兜底保障实现全覆盖,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享受取消住院起付线*策20万人次,报销比例达93.04%;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享受取消特慢病起付线*策15.99万人次,报销比例达90.36%。
除了常规疾病治疗,河池市不断加强慢性病医疗保障工作,全市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已发放慢性病就诊卡28.5万张,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卡11.29万张,进一步减轻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古朝村弄闷屯,13户村民原来都住在木瓦结构的危旧房里。当地依托农村危房改造惠民*策和粤桂扶贫协作危房改造项目,帮助贫困群众进行危房改造,目前,全村所有的贫困户都住上了稳固的新房。
据了解,河池市在“十三五”期间,结合自治区提出的“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标准,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万多户,30.1万贫困群众住上安全稳固住房。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新安村地处大石山区,是广西极度贫困村,地表水异常紧缺,饮水难制约着当地的发展。年3月,驻村第一书记罗代欢刚来到村里,就踏上“找水之路”。他申请多万元修建人畜饮水工程,从几公里外一口地势较低的水井引水,并抽水至新安村山顶高位水池。新安村终于有了稳定的水源,也就有了发展产业的底气。
“十三”五期间,河池市投入23.94亿元,建成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88万个农村分散饮水工程(家庭水柜),受益人口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0.3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逐年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3易地扶贫搬迁17万多人“搬”出幸福来
年10月13日中午,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兴仁村坡漂移民安置小区,罗炳田一家五口在敞亮的客厅里享用一桌丰盛的午餐。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罗炳田说:“现在的*策真好!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搬迁前,罗炳田一家在甲篆镇兴仁村那球屯生活,自然条件恶劣,老屋子瓦不挡雨,墙不遮风,安全有隐患,每逢雨天、冬天更是苦不堪言。搬出穷山窝的罗炳田在驻村第一书记李翔村的帮助下养起了山羊,如今已发展到50多只,发“羊”财之路越走越顺。
为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河池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来统筹谋划。“十三五”时期,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投资.89亿元,规划建设个安置点,计划建设住房4.13万套,计划搬迁18.2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2万人),搬迁人口涉及11个县(区)。
截至年底,全市所有项目全面竣工且均达到搬迁入户条件,住房竣工率%,完成投资率%,搬迁入住率%。帮扶措施惠及贫困人口17.62万人,3.89万户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搬迁户实现1人以上稳定就业。河池市搬迁规模属全区第二、整屯搬迁数量全区最多、后期扶持资金投入全区最大,取得的成效也很显著,多次代表广西接受国家第三方评估或成效考核,多次得到自治区*委、*府领导的肯定。从年至今,自治区在河池召开4个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
完成搬迁安置之后,河池市将工作重心全面转移到后续扶持工作上来,全力做好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等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3.89万户8.24万人;全市个集中安置点引入家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个,户均就业1人以上,实现了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工作目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河池市委宣传部提供)
群众采摘天峨“三特”水果之一的珍珠李。王明福/摄
南丹白裤瑶同胞喜迁新居。周*/摄
凤山地头水柜解了百姓之“渴”。
巴马易地扶贫搬迁六能集中安置点。
罗城深圳小学校园全貌。廖光福/摄
都安大都华牛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
大化弯弯脱贫路。韦哲/摄
东兰推进农村电网改造。韦禄东/摄
宜州桑蚕茧丝绸产业成扶贫主导产业。韦炳华/摄
金城江区举办乡村妇女家*服务培训班。杨波/摄
南丹义诊进村屯。柏景华/摄
环江万亩茶园。蒙唯榕/摄
宜州连片桑海。李增英/摄
罗城金玉柚扶贫产业基地。韦如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