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微生物肥料、菌剂生产及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零XX年十二月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一个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已初具规模的行业有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同时许多新的产品、新的行业正在快速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基材料等。
生物肥料作为农业生物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和土壤肥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无论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带来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农副产品品质下降,给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推广应用提供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受到农业科技界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技术措施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在发展生态农业,生产AA级、A级绿色食品中的不可替代性,充分体现了它独特的优势。
微生物肥料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肥料效应的含有特定微生物活性的制品,这种效应不仅包括了土壤、环境及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还包括了其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的有益作用。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它不仅为农作物提供了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而且增加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同时克服了化肥的过量施用和不平衡施肥造成的弊端。
按目前微生物肥料制品的功能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大类。
1、微生物菌剂
一般含有一种有效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从而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而促进产量增加。其代表品种为各类根瘤菌肥料,主要应用于豆科植物,使其能在豆科植物根、茎(叶)上形成根瘤,固化空气中的氮素来供应豆科植物主要氮素营养。
也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固氮菌、磷细菌、硅酸盐细菌或其它一些细菌),互不拮抗,互相有利,也是通过其生命活动促进作物增产。但关键作用不只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它们本身产生的各类植物生长刺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刺激作用,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从而达到抑制病害作用,活化被土壤固定的磷、钾等矿物营养,使之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帮助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及多种微量元素而实现增产作用。另有一些菌剂能加速作物秸秆腐熟及促进有机废物发酵等作用。其种类包括固氮菌菌剂、磷细菌菌剂、硅酸盐细菌菌剂、抗生菌菌剂、菌根菌菌剂、堆肥菌菌剂及发酵菌菌剂等。
2、复合微生物肥料
除含有有效微生物外,还含有一些其它营养物质,根据营养物质不同可分为两类:第1类为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复合;第2类为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及无机元素复合。此类肥料还根据我国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采用将不同微生物与有机物质及不同种无机元素配合施用,既能保证增产,又能降低成本,改善土壤及作物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丰产、农民丰收、农村丰足的美好远景。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以菌种剂为核心肥源,以有机无机物质和有机元素为基质和载体组成的复合微生物活性肥料。具有固氮、解磷、解钾、分泌植物生长激素、抗病等作用,是一种无公害,无污染的生物肥料。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芝麻、蔬菜、瓜果、果树、棉花、烟草、薯类、花卉、茶叶、中药材等多种作物,经过大田试验有明显的增产增收和改良土壤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本项目可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优价的环保型生物肥料,为实现我国“沃土工程”和“粮食丰产工程”目标提供更具保障的高科技产品支持,并以放眼世界的超前理念着力确保本项目在国内及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负责人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1
1.1.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4
1.4编制原则 5
1.5研究范围 6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6
1.7综合评价 7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8
2.1项目提出背景 8
2.1.1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市场潜力巨大 8
2.1.2我国农资物流配送发展前景广阔 10
2.2本次项目的提出 11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2
2.3.1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
2.3.2顺应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2
2.3.3促进农业有机化、生态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13
2.3.4加快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迅速黏合的需要 13
2.3.5符合现行产业*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14
2.3.6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 14
2.3.7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15
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5
2.4.1*策可行性 15
2.4.2市场可行性 16
2.4.3技术可行性 17
2.4.4管理可行性 17
2.4.5财务可行性 18
2.5分析结论 18
第三章市场分析 19
3.1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分析 19
3.2我国微生物肥料的行业现状 21
3.3微生物肥料功效特点分析 23
3.4微生物肥料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4
3.5微生物肥料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26
3.6我国农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分析 27
3.7市场小结 29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31
4.1地理位置选择 31
4.2区域投资环境 32
4.2.1地理位置 32
4.2.2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32
4.2.3区域自然资源条件 33
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34
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34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35
5.1总图布置原则 35
5.2土建方案 35
5.2.1总体规划方案 35
5.2.2土建工程方案 36
5.3主要建设内容 37
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8
5.4.1给排水 38
5.4.2供电 39
5.5道路设计 41
5.6总图运输方案 42
5.7土地利用情况 42
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42
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42
第六章产品方案 44
6.1主要产品 44
6.2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44
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44
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4
6.5产品工艺流程 45
6.5.1微生物菌种剂 45
6.5.2复合微生物肥料 47
第七章原材料供应 50
7.1主要原材料供应 50
7.2主要设备选型 51
7.2.1设备选型原则 51
7.2.2主要设备明细 51
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54
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54
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4
8.2.1能源消耗种类 54
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54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55
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55
8.4.1项目能耗分析 55
8.4.2国家能耗指标 56
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56
8.5.1工业节能 56
8.5.2节水措施 57
8.5.3建筑节能 58
8.5.4企业节能管理 58
8.6结论 59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60
9.1设计依据及原则 60
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60
9.1.2设计原则 60
9.2建设地环境条件 61
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61
9.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61
9.3.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62
9.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63
9.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63
9.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64
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65
9.5绿化方案 66
9.6消防措施 66
9.6.1设计依据 66
9.6.2防范措施 66
9.6.3消防管理 68
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68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69
10.1编制依据 69
10.2概况 69
10.3劳动安全 69
10.3.1工程消防 69
10.3.2防火防爆设计 70
10.3.3电力 70
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70
10.4劳动卫生 71
10.4.1工业卫生设施 71
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71
10.4.3个人卫生 71
10.4.4照明 71
10.4.5噪声 71
10.4.6个人防护 72
10.4.7安全教育 72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73
11.1组织机构 73
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74
11.3劳动定员 74
11.4福利待遇 74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76
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76
12.2建设工期 76
12.3实施进度安排 76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7
13.1投资估算依据 77
13.2建设投资估算 77
13.3流动资金估算 78
13.4资金筹措方案 78
13.5项目投资总额 78
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81
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82
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82
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82
14.1.2产品成本 83
14.1.3平均产品利润 84
14.2财务评价 84
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84
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85
14.2.3不确定性分析 85
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88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90
15.1项目风险因素 90
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90
15.1.2技术风险 90
15.1.3市场风险 91
15.1.4资金管理风险 91
15.2风险规避对策 91
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91
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91
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92
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92
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93
16.1招标管理 93
16.2招标依据 93
16.3招标范围 93
16.4招标方式 94
16.5招标程序 95
16.6评标程序 95
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95
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95
16.9合同备案 95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97
17.1结论 97
17.2建议 97
附表 98
附表1销售收入预测表 98
附表2总成本表
附表3外购原材料表
附表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附表5工资及福利表
附表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附表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附表9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10资产负债表
附表11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表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附表14借款偿还计划表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微生物肥料、菌剂生产及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工业园区。
1.1.5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人:中投信德杨刚工程师
1.1.6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金额为.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项目建设的建筑工程投资、配套工程投资、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其他资产费用、预备费以及充实企业流动资金等。
项目的总投资.00万元中,建设投资为.87万元(土建工程为.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00万元,土地费用为.00万元,其他费用为.71万元,预备费.16万元),建设期利息为.1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00万元。
项目建成达产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00万元,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为.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为.25万元,年均净利润.19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89万元,年可上缴增值税.38万元,投资利润率32.91%,投资利税率46.71%,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4.75年。
1.1.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复合微生物肥料、菌剂生产
年产12万吨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及4万吨微生物菌剂产品。
(二)农资配送中心
占地平方米的农资配送中心,包括农资仓储库房、农资交易大厅,农资货物堆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00亩,总建筑面积90.00m2;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1.1.8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资金人民币.00万元,其中由项目企业自筹资金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00万元。
1.1.9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工程建设从年03月至年04月,工程建设工期共计14个月。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在北京市海淀区注册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公司以高新技术为支柱,以生态农业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先进的实验设备为手段研制开发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微生物菌肥生产技术与产品。综合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菌种保存期及有效活菌数含量两项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具有创新性。
广西甘蔗面积占全国首位,糖厂众多,废弃的糖蜜急需找到一个更为增效的出路。而糖厂废弃的糖蜜是微生物肥中微生物的极佳载体和肥料增效剂,目前***(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掌握这一关键技术,及菌种螯合等多项专利技术,在国内属领先,位于世界前列水平。
公司先后在全国22个省(市)进行了大面积试用示范推广工作,参试作物37种65个品系,试用面积达到0多万亩。田间试用证明:大田作物平均增产15%以上,经济作物平均增产25%以上。由于该项目技术先进性、配方广谱性以及菌种独特的优越性,使得微生物肥料在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园林花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在大范围、大面积的中试过程中,公司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人民解放**事医学科学院等著名研究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强有力的科研、生产、市场体系,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具备了研发、生产国内最先进微生物菌种剂和微生物肥料的技术和能力。
初步形成了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联合体,并逐步向科、工、贸为一体的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公司全体同仁本着“诚信、创新、服务、共赢”的企业经营理念,热忱与国内同行加强信息、技术交流,携手并进,共同为发展我国生态农业做出积极贡献。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4.《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本)》;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7.《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8.《现代财务会计》;
9.《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10.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11.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所在地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合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最大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项目建设未来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经营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经营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7综合评价
本项目重点研究“微生物肥料、菌剂生产及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建设,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经验积累等,逐步在项目当地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规模化微生物肥料、菌剂生产基地,生产有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产品以满足当前市场的极大需求,并依托当地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商贸优势、综合交通优势和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物流业优势,建设农资物流配送中心,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并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策,是推动我国肥料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
所以,本项目建设十分可行。
本报告有中投信德杨刚工程师编制,请勿复制。更多案例参考或报告的定做详询工程师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