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万公斤砂糖橘货车被拦下,他用这招让双方 [复制链接]

1#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记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周庆平二三事

“优秀人民调解员”“法治建设先进个人”“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一个个荣誉称号,记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司法局新街司法所所长周庆平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贡献。

年9月,复员*人周庆平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司法行*人。

从复员*人到司法行*工作者,周庆平把*人的顽强意志、敢于拼搏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只要有空,他就看书学习,不懂就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请教。

以勤奋好学的精神和钻研拼搏的干劲,周庆平很快成为基层司法行*工作的行家里手。

刚到灌阳县司法局西山司法所工作时,周庆平就受到西山瑶族乡乡长的指派,负责一起劳动纠纷案。该案原告诉请西山瑶族乡*府赔偿43万元。接到任务后,周庆平细致认真调查,找到了最有力的证据,代表西山瑶族乡*府进行辩护。经一审、二审,法院依法判决西山瑶族乡*府赔偿1.3万余元。事后,乡*府领导对周庆平竖起大拇指说:“我要为你记一次大功。”

基层司法行*工作点多面广、繁重琐碎,但让司法所成为当地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减压阀”,是周庆平的初心。

“周所长,我们的钱分不下去了,请你帮我们解决一下。”年3月,灌阳县新街镇邓家村第二村民小组5名村民急匆匆地找到周庆平。

细问缘由,周庆平得知,因修建高速公路,该自然村共获补偿款多万元,按照自然村的人数,每人可以分得多元,但有人对分配方案存在异议,争吵了起来,补偿款因此分不下去。

由于涉及多人,如果不及时处理,矛盾容易激化。周庆平马上赶到村里走访,了解基本情况,找到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然后通知村民小组组长,及时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统一思想,由司法所拟好协议书,每家每户签字,补偿款顺利分配。

几天之后,村民代表给周庆平送来一面上书“担当作为、为民解忧”的锦旗。

年12月27日,新街镇龙云村一村民在公司上班时突然晕倒,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家属与公司负责人就赔偿金问题协商不下引发纠纷。

“还有3天就要跨年了,决不能在这个时候出现问题。”接到电话的周庆平心中暗想。

次日上午,周庆平组织双方调解。调解中,双方对基本事实无异议,但是由于家属要求赔偿90万元,双方在赔偿金数额上始终达不成一致。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不应该负全部责任,且公司刚成立,没有多少营利,无法承担这么多赔偿金。

时至正午,双方当事人建议吃了午饭后再商量。“如果今天调解不了,我就不吃午饭了。”周庆平将话撂下。他想趁热打铁,把纠纷调解成功。

针对双方争议的焦点,周庆平分别运用“面对面”“背靠背”的方法,发起新一轮调解攻势。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自愿达成赔偿协议。

基层调解工作是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从事司法行*工作以来,周庆平指导、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多起。无论是“三大纠纷”,还是邻里矛盾,只要群众有需求,周庆平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周庆平一线调解纠纷。

今年1月16日21时许,周庆平接到求助:新街村石官园一辆装好2万多公斤砂糖橘的货车被人拦下,不给通行。

“爸爸有急事要马上去处理,你自己先睡觉。”周庆平跟孩子匆匆说了一句,就离开了家。

临近春节,天寒地冻,又下着小雨,周庆平就这样星夜驱车赶往现场。

收购商是外地人,委托司机来本地拉运砂糖橘。收购商担心收不回定金,想以之前签的协议定金来抵消一部分现在的货款;果农却认为,还有最后一车砂糖橘未摘,不能动用定金来付货款。双方因此僵持不下。

“快过年了,家里人都盼着开开心心过大年,大家有话好商量。”周庆平先安抚大家,然后给出调解意见:3万元定金暂时由司法所代管,等砂糖橘采摘完后,根据最后一车的砂糖橘价钱多退少补。如果最后一车砂糖橘的价钱超过3万元,则由收购方补齐超出的部分金额;如果未达到3万元,则由果农将剩余定金退还给收购方。

此言一出,双方顾虑消除,一致同意该方案,司机得以顺利发车。

今年2月17日,三树村调委会致电周庆平,称*关镇联德村有二十几个农民追讨被拖欠了一年的血汗钱,在三树村委会调解了一天,很难达成协议,请求支援。

周庆平向领导汇报后,立即和综治办的工作人员赶往现场。经了解,当事人是砂糖橘代办商,受水果收购商的委托,于年3月雇*关镇联德村的采果队采摘砂糖橘。完成采摘后,代办商没有及时付清劳务费,以内部账目不清为由拖欠了将近一年。

周庆平一边劝导村民要冷静,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引导其依法维权;一边做代办商的思想工作,宣传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

经过调解小组的努力,双方当事人当天签了一份协议:3天之内代办商将采果队的劳务工资付清。同时,周庆平给出承诺,如果采果队拿不到劳务工资,1个月之内他以个人工资来抵扣劳务工资。

然而,3天之内,代办商并没有按照协议支付劳务工资。

“为群众办实事不能是一句空话。”周庆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每天给代办商发信息、打电话,宣传法律、做思想工作,终于在2月的最后一天,将所欠的劳务工资一分不差地送到联德村的农民工手上。

善化矛盾促和谐的周庆平,有一颗善心,他为八旬老人积极奔走联系会见在监狱服刑的儿子,一度成为当地的美谈。

年8月,周庆平在调处一起纠纷的过程中得知,新街镇车头村陆某的儿子因犯罪被判刑。陆某已有80多岁,老伴也70多岁了,孙子又在读初中,老人家的愿望就是看看在宜州监狱服刑的儿子。

周庆平到村委会帮陆某开具身份证明,协调县司法局相关股室,上交材料审批,与宜州监狱联系进行远程视频亲情会见。

年10月14日,恰好是重阳节。周庆平开车送老人家及其孙儿到县司法局会见现场。

“爸妈,你们要保重身体,祝你们重阳节快乐……”儿子的图像和声音从视频传过来,两位老人不禁老泪纵横。

“儿啊,终于见到你了。家里一切都好,你的两个孩子我们已经帮你养大成人,你一定要好好表现,我们等你回来……”隔着屏幕,两位老人对服刑的儿子语重心长地说。

会见结束后,老人家拉着周庆平的手说:“谢谢你让我在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儿子,让我过了一个难忘的重阳节。”

9年来,周庆平先后在灌阳县水车、西山、新街司法所工作,始终冲在基层司法“第一线”,用心用情把调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竭力维护辖区基层社会安定与和谐,用忠诚奉献诠释了司法行*人的初心。

(广西法治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