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宜州区喜获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宜州桑蚕产业再添一张“金字招牌”。宜州是中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区),连续13年保持中国第一桑蚕生产基地县(区),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年宜州蚕种发种量达92万张左右,鲜茧产量约6万吨,宜州鲜茧产值超过15亿元,农民养蚕收入近30亿元,农民人均养蚕收入约元,占可支配收入60%以上;拥有茧丝绸加工企业超20家,丝绸企业总产值达22亿多元;全年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及电商销售总值达63亿元。
当前,宜州市全域桑园面积已超36万亩,白厂丝产量吨左右,坯绸产量为万米,而且已经连续13年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保持全国县域第一。那么,我们将如何加快广西宜州市蚕桑行业的发展呢?
(一)*府加大对产业的支持力度
1、宜州市相关*府机构应对每年或者每个季度的桑蚕生产指标进行严格监督和实行。各机构由上至下,坚决执行生产和监督计划。
2、*府桑蚕研究部门不断对桑蚕产业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同时鼓励民众不断创新,对提出有建设性改进建议或者研究出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的桑农或者蚕农,相关机构将授予其锦旗与相应的奖金。*府应加大对桑蚕技术研究部门的研究经费。对于宜州市来说,在种桑养蚕这个方面仍是小农户生产占大比例。所以,民众自己是比较熟悉现有生产技术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向,因而*府应该鼓励民众自主开发对有利自身有利行业的技术,提高桑蚕生产效益,从而使桑农、蚕农获得更多利益,让这个桑蚕行业一直充满活力。
3、选出作为每村或者屯的桑农代表,在非农忙时请他们进行桑蚕经验交流会议。交流最新桑蚕技术或者在桑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代表们互相学习经验,让其回去后再分享给同村或者同屯的村民。让桑农和蚕农们都能从中学到经验并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保证桑蚕产业长期发展。
(二)把小农桑蚕纯人工生产转化为小型机械化生产
1、由于宜州市的山地地形决定了我市实行大规模机械化桑蚕种植是没有条件的。宜州山地多,只能小型机械化,。所以需要的是个头小、智能化程度高、灵活的小机器。但是现实情况是有很大比例的桑农、蚕农是全部依靠纯人力进行桑蚕劳作,他们有的是觉得机器贵,有的则觉得自己不会使用,或者根本用不上。这种情况下,生产利润也随之降低。所以这不仅需要*府在桑农购买桑蚕器具时进行部分财务补贴,同时各个县支部和村支部加大对桑蚕器具的宣传,逐渐把小农桑蚕纯人工生产转化为小型机械化生产。
2、*府从桑蚕源头质量上抓起,只有高质量的蚕源才能有后续桑蚕行业的发展。*府监督部门应经常性开展蚕种、蚕药等生产、经营市场督查等活动。
(三)宜州桑蚕业与宜州旅游业强强联合
1、可以利用“刘三姐故乡”的知名品牌,把桑蚕、丝绸等产品和宜州这个旅游城市捆绑起来,一起对外宣传。在宣传“刘三姐”的同时也宣传桑蚕等产品,总的就是我市是山清水秀的桑蚕之乡,这里有“刘三姐”,还有丝绸。以“刘三姐”吸引游客,后续再宣传桑树、蚕、丝绸等。
2、宜州市每年的养蚕时间为3月份到11月份。在这个阶段,宜州市每个县每个村都种有大量的桑树,可供游客旅游观赏。而且桑树结的桑果的价值也很高,可以专门开发一片田地专门供旅游者体验捡桑叶和摘桑果,吸引游客游玩与宣传桑蚕特点与其相应产品两不相误。
相信,这三大举措会让宜州市桑蚕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