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畜牧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河池市宜州区畜牧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随之增加的畜禽粪污导致农村养殖环境恶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峻。为有效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合理消纳畜禽粪污,改善农村环境,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该区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举全区之力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强化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实现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
一、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河池市宜州区存栏生猪13.52万头、牛7.92万头、羊4.21万只、家禽.22万羽;前三季度,河池市宜州区生猪出栏13.23万头、牛3.18万头、羊3.14万只,家禽.54万羽;肉类总产量1.92万吨。
二、主要做法
(一)大力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技术。结合该区实际,大力推广“微生物+高架网床”、“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截至目前,全区规模养殖场累计建成高架网床94栋平方米;建成发酵床面积平方米,建成沼气池、氧化塘、化粪池等10万立方米。
(图为河池辽大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全景)
(二)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应用。在小散户中推广平养发酵、堆肥发酵技术,在中型养殖场推广槽式发酵、条垛式发酵技术,在大型养殖场推广沼气化处理和处理中心模式。深入养殖场开展技术指导,“一对一”指导业主使用微生物处理畜禽粪污,就地就近处理还田,实现粪污全部还田利用,从源头上严格管控,防止造成污染。年,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44%。
(图为宜州牧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氧化塘)
(三)持续深入开展技术培训。近几年,河池市宜州区持续深入开展生态养殖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班,培训课堂前移至村、屯、养殖场(户),授课老师有外县专家、本地专家,课堂有理论授课、互动环节,培训效果十分显著。累计举办技术培训班38期,培训养殖户和一般农户多人。
(图为河池市宜州区农业农村局深入村屯开展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现场)
(四)免费发放微生物加快生态养殖覆盖面。每年遴选户生态养殖示范户,免费发放微生物,技术员入户指导,手把手教会示范户使用微生物,通过示范户的使用推广,加快该区生态养殖推广覆盖面。至今,累计免费发放微生物养殖户户,累计发放微生物制剂约包、物化补贴资金38万元。
(图为河池市宜州区农业农村局免费给养殖户发放益生菌现场)
(五)实施生态养殖激励*策。为鼓励养殖户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区*府对实施生态养殖且获得自治区生态养殖场星级认证的规模养殖场,给予元补助。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发放生态养殖补助资金元。
(六)加大畜牧业监管执法力度。组织执法人员定期对养殖场开展督查,坚决查处养殖场乱扔乱埋、违法调运、使用违禁药品等违法行为,确保养殖业生产发展安全。
三、工作成效
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该区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畜牧业绿色发展加快。
一是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区存栏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2个,其中存栏头以上1个,存栏头以上10个;存栏牛头以上的规模牛场5个;存栏羊只以上的规模羊场个;家禽存栏0羽以上的42户;蛋禽存栏0羽以上的11个。
二是生猪生产恢复迅速。年,该区生猪产业经历非洲猪瘟疫情重创后重新起步发展,年生猪出栏13.23万头、年末存栏迅速增长到11.77万头,存栏预计年全区出栏生猪18.3万头,接近历史生产水平。
三是生态养殖成效显著。全区累计28个规模养殖场获得自治区星级生态养殖场认证(其中有8个三星已验收,待下文),其中五星级生态养殖场2个、四星级生态养殖场8个、三星级生态养殖场18个。
四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通过实施生态养殖,加快企业生产转型升级,年至今,全区累计新建规模5家,实施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5家,实施“铁桶”养殖5家。
五是产业经济效益提高。通过实施生态养殖,该区畜禽养殖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筑巢引凤,吸引多家龙头企业到区投资建场和发展联建联养,现全区新建万头猪场1个,“龙头企业+养殖场”联建联养规模猪场10个,目前生猪存栏2.1万头,出栏生猪2.6万头,龙头企业负责回收,养殖户负责养殖,按每头给予-元人工饲养费,养殖户不用担心市场价格,收入稳定,产业直接增收万元。肉牛产业每年实施人工授精配种头以上,每头良种杂交牛可比本地牛增收-元,产业直接增收万元。
六是畜牧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实施生态养殖,畜禽粪污得到合理利用,养殖污染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彻底改善,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增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