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赏析
张建文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宋·*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赏析:从题目看,本词为作者贬谪宜州时所作,所抒发的情感由梅花引起;从题材看,这是一首词,诗言志,词缘情,且抒情特点在“言长”。所谓言长就是运用铺排衬垫陡转递进等手法极尽变化之能事。*庭坚是江西诗派的领袖,特别注重词意的曲折变化递进层深。高考考过*庭坚的《望江东》: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望、梦、书、雁,想尽种种办法来慰藉相思,但最终敌不过一个“秋将暮”。这首《虞美人·宜州见梅作》虽不及《望江东》那样达到曲折回环的极致,但亦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首二句用“天涯”“梅破”点题,“天涯”点出贬谪之意,无论是羁旅,还是贬谪,人在天涯自然没有什么好心情,“断肠人在天涯”、“同是天涯沦落人”、“漂泊天涯空瘦损”、“天涯流落岁将残”、“阅尽天涯离别苦”等等写尽天涯遭遇。但是诗人并没有一味陷在贬谪的愁绪之中,而是用一个“也”字使词意发生陡转,让人看到希望。所谓“江南信”就是江南的信使,这里指梅花。
一般人因为梅花耐寒,便想当然地以为梅花生在北方的冬天,其实都是误解,早春的江南才是梅花的盛产地。北方的梅花开得太晚,岭南的梅花则开得太早。所以,天涯(无论南北)见到梅花才是一件很值得惊喜的事情。“梅破”并不是花开,而是花苞裂开一点点缝隙,如“几处梅梢初破蕊”、“梅心惊破”、“年时梅蕊垂垂破”,是将开未开的状态。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刚见梅花颇蕊,天就晚了,不能尽情欣赏,躺在床上转转反侧,寻思直到夜深,这是词意的又一次转折。“夜阑”即夜深,如“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风静欲归时”、“试等夜阑寻别绪”等等,正当百无聊赖之时,暗香轻浮,轻触鼻尖,又是一阵惊喜。此处可见诗人对梅香的熟悉和喜爱。为什么此刻才闻到花香?作者推测,是风轻无力,还是开得尚少?等晨光破晓,作者迫不及待地去欣赏梅花,却发现(不道:未料到)梅花已开满南枝,这大概已经到了狂喜的状态。狂喜之余,回味昨晚的猜想,证实是风轻无力。写到此处,梅花带给作者的喜悦之情应已写完,然而作者又转出一层。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现实的梅花之美写完了,于是作者以虚写实,通过典故加想象进一步刻画。这一句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以花喻人,说梅花如寿阳公主一样美,致使群花嫉妒,这是知人论世的解法(背景:*庭坚写《承天院塔记》被朝廷指为“幸灾谤国”而贬谪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一是将花拟人化,梅花羡慕寿阳公主之美,于是飘到了寿阳公主的眉心。无论从篇章学的角度,还是用典的妙处,第二种理解较胜一筹。
对梅花描写转出了几层新意之后,情绪也从悲到惊喜,以致狂喜。“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句中的“个里”是“其中”之意,寄托了梅花的喜爱,也寄托了诗人的志向情怀,所以只能借助酒杯才能将其宣泄出来。经过上面的层层衬跌渲染,直到最后才将满怀的情绪和盘托出,如*河之水一泻而下,让人顿感痛快淋漓。“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少年时的拿云壮志,经过十年的折腾,已经衰颓老去,老少对比,写尽人生不可解脱的悲剧。
衬跌层递是宋词的特点,*庭坚的词表现得尤为突出,阅读时需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