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4届广西河池市宜州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复制链接]

1#

考试时间分钟,试卷满分分一、积累(21分)(一)“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中国人都有浓郁的桑梓情结。故乡的美景,每一眼都可谓风情万种,每一处都是画里江山,每一种都让人流连忘返。山明水秀、诗情画意,这都是人们对故乡的热切渴望,也是生命在zīzī()不倦追寻着的一种归宿。“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还乡”,故乡的味道,最是难忘。人们走过万水千山,尝尽不同的食物,却总会在思乡时念叨“还是没有故乡的好吃”。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家乡的风俗,最是特别。故乡的一切,都早已烙印在每个游子的记忆深处,在内心由衷地荡起他们的悠悠乡情。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1)桑梓()(2)zīzī()不倦2、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3分)(二)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3、解释词语。(2分)(1)阴晦(2)萧索4、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关于“乡景”和“乡味”的对联各一副,并按上下联顺序填写。(2分)①乡间水秀见风情②灯红酒绿夜璀璨③故土山明展画卷④邻里和睦道德崇⑤眼前佳肴惹乡愁⑥心中美味幸旧梦乡景:上联:下联:乡味:上联:下联:5、从以上两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2分)A.故乡的美景,每一眼都可谓风情万种,每一处都是画里江山,每一种都让人流连忘返。B.人们走过万水千山,尝尽不同的食物,却总会在思乡时念叨“还是没有故乡的好吃”。C.故乡的一切,都早已烙印在每个游子的记忆深处,在内心由衷地荡起他们的悠悠乡情。D.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6、根据表格批注,在对应的横线上默写恰当的古诗文句子。(10分)

二、阅读(39分)(一)(7分)疲劳之后不可剧烈运动汪芳①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感觉身体不太舒服,或我们在运动中感觉特别疲惫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停下休息。当明显感到身体劳累时,一定不要再做剧烈运动,否则会让心脏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②很多人养成了每天运动的习惯,甚至在疲劳之后还做剧烈运动,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为什么会这么严重?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疲劳之后做剧烈运动很容易导致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是指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了相应的症状,最终发生非创伤性死亡,主要表现形式为心源性猝死。例如,跑步中猝死的原因多为快速的心室颤动,这是一种极快且无规律的跳动,使得心脏不能有效收缩出血液,进而导致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此时若不能及时施救,很容易出现猝死。③在我国,运动性猝死涉及的运动项目主要有跑步、足球、篮球,跑步是发病最多的项目。运动性猝死是不是运动过量导致的?不是,大多数情况下,运动过量只是诱因。有些人虽然看上去特别健壮,但是实际上他可能已经存在某些心脏疾病,只不过平时并没有呈现出来,但是当他心脏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病变部位才会出现问题。因为并不清楚出现的问题是否在可控范围内,所以,运动一定按制好强度,千万别超标。④那么,如何保证合理的运动强度?心率是判断运动强度的重要方法。安静状态下成年人的心率为60~次/分,最大心率是指一般身体活动允许的心率,即减去年龄。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当心率超过了最大值,我们就会喘不过气或头晕,这些症状就是身体在提示我们“运动过度”了,此刻我们需要休息一下。当然,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们来说,随着长期运动身体素质的逐渐提高,最大心率也会逐渐增加。⑤只要心率低于“最大心率”就是安全的吗?并不是。我们要尽可能离最大心率临界点远一些,运动时心率最好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85%。一般来说,“中低等强度区间”的运动心率为最大心率的50%~70%,“剧烈运动强度区间”的运动心率则为最大心率的70%~85%。⑤对于初次锻炼的中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以及肥胖、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开医院做个运动负荷评估,经医生指导后再运动,确保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前提下科学地进行锻炼。简单地说,运动要科学,循序渐进,当感觉不太舒服或运动中特别疲惫的时候,要及时停下休息。当身体劳累疲惫时,一定不要再做剧烈运动,否则会让心脏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即使是健康人也可能引发猝死,更不要说有过心梗和猝死经历的人了。7、下面说法与本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2分)

A.在各种运动项目中,运动性猝死的运动项目有跑步、足球、篮球,跑步是发病最多的项目。B.为了安全起见,初次锻炼的中老年人在做运动之前,医院做一个运动负荷评估,然后科学锻炼。C.心率是判断运动强度的重要方法,运动时,我们只要低于身体活动允许的心率就是安全的。D.运动强度有区间之分,一般来说,“中低等强度区间”的运动心率为最大心率的70%~85%。8、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一项是()(2分)

A.第②段在说明“疲劳之后不可剧烈运动”时,运用了下定义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B.第③段中加点的“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删去,删去后则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第④段开头设问“如何保证合理的运动强度”,承上启下,引起注意,启发思考。D.文章由说明疲劳后不能剧烈运动的原因转入如何保证合理的运动强度,运用的是时间顺序。9、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疲劳之后不能做剧烈运动的原因。(3分)(二)(13分)阅读《父亲的隔年花》,完成10-13题。父亲的隔年花(仲达明)

①母亲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②回到教室,他周围的气氛一落千丈。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笑,甚至,他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大吵大闹。课堂上,他除了睡觉就是打盹。班主任关心地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就面条一样地耷拉着头站着,不说会,也不说不会。有一次课间,因为同桌和别人大声讨论问题,他红着眼站起来要和同桌打架,理由是打扰了他趴在桌子上睡觉。③班主任带着他,坐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两个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一直坐到一节课下课,彼此什么话也不说。到另一节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趴在班主任的肩膀上,一直哭到下课。④好多天了,他的眼泪一直窝在心里。在家里,看到原本滴酒不沾的父亲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看到从不抽烟的父亲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好几次,他都差一点和父亲发生冲突。夜晚,他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知道,这个残缺的家,也许再也没有以前的温暖了,而他,必将从这里走出去,走出这个曾经给他无限幸福如今却又给他无尽痛苦的家园。⑤离家的前一天,父亲拿出母亲在世时准备春天播种的那半盆花种,放到夕阳下的磨盘上散潮,然后又一个人出去找酒喝了。他气极了。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之后,他收拾收拾行李,回学校去了。⑥两个星期以后,当班主任陪他再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却是紧闭的家门。邻居把他父亲留下的几百元钱塞到他的手里,告诉他,父亲种下一亩多地的花种,竟没有发出一个芽,一气之下,出去打工了。⑦接下来的几个月,在班主任的照顾下,他情绪好多了。放假前的一天,窗口的同学告诉他有人找他,出去一看,竟是几个月不见的父亲。那一刻,他想告诉父亲所有的真相,但在父亲面前,他却说不出半句话。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⑧寒假,他和父亲聊起外出的原因,父亲再次提到那些没有发芽的种子。他安慰道,也许那些种子太过悲伤了,要等悲伤消尽才能长出芽来。⑨父亲“嘿嘿”地笑了一阵,说,也许是吧。人也一样,你看前一阵子我不是又喝酒又抽烟嘛。⑩春节过后,他说服父亲,不要出去打工。和邻居们一起种花,这两年花的行情看好。他再三提醒父亲,那块没有出芽的花地不要动,再给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出芽、到秋天再从其它地里移小苗栽上。?父亲听从了他的建议,没有出去打工,也没有动那块没有发芽的田地。?几场春雨过后,那块空了一年的地上,竟长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意。父亲在一个雨天,挽着裤管。披一件白色塑料雨衣,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到学校里找到儿子,欣喜地告诉他,那块地,终于发芽了。?他看着激动不已的父亲说,那是隔年花。?父亲根本不知道那块地里种子隔年发芽的原因,那是他在绝望的时候,把父亲准备第二天用来种的种子在锅里炒到半熟;第二年春天,又新买了一些花种,洒到那荒了一年的土地里。?他在一篇作文里说,自己就是一朵隔年花。作为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为他的作文打了最高分。因为,一朵隔年花盛开,一定要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天。(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0、第①段说“他”“沉默寡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归纳概述。(3分)11、文中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12、结合语境,品味语句。(4分)(1)分析第⑦段“父亲只是用力地搂着他”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第⑩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3、请说说题目中“隔年花”的含义。(3分)(三)(5分)古诗文阅读,完成14-15题。行香子(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宋词从整个村庄起笔,一笔勾勒其轮廓,绿树环绕,水满池塘。B.“倚东风,豪兴徜徉”,描写词人沐浴东风,豪兴闲游,怡然自得。C.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象,静景动景互相映衬,风光如画,富含诗蕴。D.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语言自然浅白,格调轻快,意趣盎然。15、请自选角度赏析“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的表达效果。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四)(14分)文言文阅读,完成16-20题。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①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2)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玄鬓已皤②,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③,是则真可哭也!(袁中道《游岳阳楼记》)①鹅溪练:通称鹅溪绢,为四川一种名绢。②皤:白色。③知己骨肉之变:指胞兄袁宏道等相继去世。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然则何时而乐耶时有小舫往来B.是进亦忧是则真可哭也C.属予作文以记之游之日D.乃重修岳阳楼去后乃至17、请你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甲文第二段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先后从时间、空间角度描写,层次清晰,简练生动。B.甲文假托古仁人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点明文章主旨。C.乙文中作者对于岳阳楼优美景致的描写,照应了甲文中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两句。D.甲文骈散结合,使用大量双声叠韵词,音韵和谐;乙文多用比喻,语言生动,情感自然。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9、甲文第④段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的关系?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2分)2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乙文作者和甲文“古仁人”的观物之情有何不同?(4分)三、综合(10分)21、综合性学习你所在的班级将要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为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小说天地,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B.C.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D.(2)下面是小语同学制作的阅读卡片,请你帮忙补充完整。(4分)

(3)在阅读讨论时,有人认为应该多读当代小说,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小说。这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写一段80字以内的小议论,要求言之有据,论证合理,结构完整。(4分)四、写作(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善意的举动虽小,却能给人带来温暖;一次创新的尝试虽小,却闪着智慧的光;前行的一步虽小,日积月累,也能带我们走向成功……不要轻视小,小中有真情;不要忽略小,小中见大义。请以“小亦可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1、(1)zǐ(2)孜孜2、风情万种流连忘返诗情画意万水千山。3、(1)阴晦:阴沉,昏暗。(2)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4、乡景:故土山明展画卷乡间水秀见风情乡味:心中美味幸旧梦眼前佳肴惹乡愁5C重复啰嗦,可删去“在内心”或“由衷地”。6、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④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⑤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7B8D9、会让心脏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在疲劳之后还做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运动性猝死;当心脏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看起来健壮但可能已存在某些心脏疾病的人,病变部位容易出现问题。10、在教室喜欢睡觉打盹,不允许别人吵闹;回答问题时不说话;班主任谈话时什么话也不说,在家里不和父亲多说话等。11、细心,观察入微。班主任能及时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智慧,富有教育方法。特意带学生到香气四溢的紫藤长廊下面,放松他的情绪,并用无声的陪伴让“他”自己缓释,抚慰“他”饱受创伤的心。(用最高的作文分数来体谅学生的坚韧,赞赏“他”走出了低谷。)12、(1)“搂”,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与儿子久别重逢后激动的样子,表现了父亲没跟儿子告别就外出打工的冲动行为的内疚之情。(2)①呼应上文“在那半盆花种上做了手脚”的情节;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他”看到父亲重新振作后心生悔意、于是买花种补种的情节做铺垫;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人遭遇挫折时要给自己以希望和信心这一中心。13、①指经历严寒的冬天隔年发芽盛开的花;②指父子俩经历人生的严冬重新振作的经历;③在儿子的鼓励下,父亲走出了丧妻的阴影,儿子就是“父亲的隔年花”;④坚韧和真情使父子俩走出人生的严冬,“隔年花”指父子间的深情。14C15、示例一:动词准确,“啼”“舞”“忙”三字写出了一幅动态景象,展现了春的生命活力、盎然生机,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愉悦(惬意、舒畅)之情。示例二: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生动表现了春光的生机勃勃。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愉悦(惬意、舒畅)之情。(也可从句式、动静、视听结合等角度来赏析。)示例三:听觉、视觉角度,“啼描绘的是莺儿的声音,表现了它的生命活力;“舞”描写了燕子飞翔姿势的美好,表现在春天中快乐的情态;“忙”表现出蝴蝶在空中疾飞之态。这一番听觉、视觉的描写,写出了一派大好春光,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作者欣赏春天的快乐心情。示例四:句式上,这首词里“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句式对称整齐,富于韵律,节奏感音乐性强,形象地描绘出春天里黄莺、燕子、蝴蝶飞舞、忙碌的状态,表现它们的快乐,也表现了自然界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快之情。示例五:动静结合,“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描绘了一幅动态图景,与上阕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描绘的静态美景构成呼应,桃红、李花白、菜花黄与莺啼、燕舞、蝶忙,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不仅表达了春天的景美,也展现春天的生机活力,一派忙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快之情。示例六:运用白描手法,“正莺儿啼”三句,描绘了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画图。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愉悦(惬意、舒畅)之情。16B17A18、(1)(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正午时分湖面上的风逐渐大起来,湖水发出汩汩的声音。19、示例:第④段先写景物,描绘了洞庭春晴图景,(写了春风和煦水天一色,植物茂盛,动物欢快、月映湖水等景象);明丽的风光触动了登楼观景之情,抒发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情怀。20、乙文作者袁中道因为他头发已白,却壮志未酬,又加上遭逢兄长病故,他的观物之情是看到清风、湖水、小船等景物则感到欣喜畅快;看到浓云、狂风、巨浪等景物就惆怅伤感。“古仁人”观物之情表现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不因外物和自身处境而喜悲)他们超越了个人自身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或:他们无论在朝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意对即可)参考译文(乙)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正午时分湖面上的风逐渐大起来,湖水发出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黑色的鬓发已经白了,往日的壮志已经心灰意冷,近来又遭遇兄弟病故,这才真的值得哭啊!21、(1)①B.演绎情节,探索故事迷宫;②D.创作短篇,展现小说魅力(2)①.施耐庵②豹子头③误入白虎堂④风雪山神庙(3)例一:青少年应多读当代小说。当代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能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情感;且语言通俗易懂,更能激起青少年学生的情感共鸣。读当代小说,更有利于青少年融入当代社会。示例二:青少年应多读经典小说。经典小说是经过岁月积淀而保存至今的精品,反映了古人的社会生活;读之,既能让我们了解历史,也能给我们思想的启迪。青少年读经典小说更能促成长。

22、参考例文小亦可为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不仅仅是一句劝诫,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它告诉我们,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温暖着世间的每一个角落。那是一个清晨,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去往学校的路上。六月的风,带着夏日的热烈和清新,轻轻拂过我的脸颊,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突然,前方十字路口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小女孩焦急地蹲在路边,她的自行车旁散落着一地的饼干。那是她精心准备的零食,却因为饼干盒的破损而洒落一地。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不假思索地停下了自行车。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也走了过来。我们相视一笑,默契地蹲下身子,开始帮小女孩捡起地上的饼干。阳光洒在我们身上,金色的光芒仿佛赋予了这一刻特殊的意义。我们一边捡着饼干,一边安慰着小女孩,让她不要着急。很快,散落的饼干被我们一一捡起,放进了小女孩的车篮里。然而,饼干盒已经破损无法使用。小伙子灵机一动,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递给了小女孩。她接过袋子,感激地望着我们,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善行的力量。它不仅仅解决了小女孩的困境,更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我们挥手告别,各自继续前行,但心中的温暖却长久地留存下来。“小亦可为”,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的力量。它提醒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