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宜州多举措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 [复制链接]

1#

图为小小刘三姐在排练。广西新闻网通讯员韦炳华摄

图为宜州区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个镜头。宜州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宜州大型彩调歌剧舞《刘三姐》巡演活动在广西大学举行。宜州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广西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是展示宜州民俗文化的一扇窗口。图为演出现场。广西新闻网通讯员韦炳华摄

广西新闻网宜州4月5日讯(通讯员林秋妮)近年来,宜州区积极探索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新路径,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刘三姐歌谣为主线,引领民间文化艺术全面发展,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字招牌。年,宜州区“刘三姐歌谣”保护实践案例入选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在全国推广宣传。

搭平台,建机制,夯实文化发展基础。该区突出刘三姐文化特色,成立宜州区刘三姐文化传承中心,建成非遗项目传习所个;每年举办刘三姐民歌及山歌会、刘三姐歌谣赛、刘三姐风情之旅、攀岩赛、民俗展演等系列活动,打造“刘三姐文化旅游名城”,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长效机制。探索“动态”“静态”相结合的保护措施,统筹协调该区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抢救、保护整理工作;建立专项工作督导制度,并列入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办工作和年度绩效考核,实现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深挖掘,重保护,厚植民族文化底蕴。该区全力打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带”,建成并修缮刘三姐文化广场、刘三姐歌谣对歌台、刘三姐歌谣文化长廊、刘三姐故居等,让优秀传统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做好刘三姐歌谣普查、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采集整理刘三姐歌谣录音资料70小时、照片张、光碟张,全力抓好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大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中小学非遗项目选修课,编印“刘三姐歌谣校园山歌集”多册。目前,宜州区列入自治区级以上非遗项目名录6项,其中国家级1项;列入自治区级以上非遗传承人3人,其中国家级1人,自治区级2人。

树品牌,促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一是以“节”为媒,打响民族文化品牌。近年来,宜州区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广西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通过开展民间民俗文化展演、民族巡游大联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和民间美食展示等活动,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亚洲卫视、中国文化报等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