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首届中国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河池丝绸产业投资峰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举行。河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宜州区委书记翟红玲表示,宜州将打造千亿桑蚕茧丝绸产业集群,建设丝绸小镇,助推茧丝绸产业发展。
大会现场
茧丝绸业是我国传统民族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商务部发布的《关于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十四五”期间,要推动我国丝绸文化传承迈上新台阶。桑蚕丝绸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传统民间技艺传承创新,特色文化产品全面开发。打造一批丝绸特色小镇、文旅产业园、商业街区和文化场馆,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模式更加成熟。
围绕该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出台了《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郭绪全对该规划进行了解读。规划提出,要在广西实施蚕桑茧丝资源多元应用布局。在南宁市、河池市、来宾市、柳州市、百色市的市郊和人口较为密集的县(市、区),重点进行蚕桑文化创意、休闲观光、博物馆、体验园、研学基地建设,着力拓展蚕桑第三产业发展。
大会展出的丝绸衍生产品
河池市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始于明代嘉靖年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型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桑西移”工程的推动,河池的桑蚕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翟红玲在大会上对宜州丝绸产业进行了介绍。她说,河池茧丝绸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河池市聚焦“强龙头、补短板、聚集群”,加快推进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促进茧丝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养蚕、收储、加工、纺织、贸易、文创、衍生的产业链已基本形成,茧丝绸衍生产品不断投放市场。
以打造“中国丝绸新都”为目标,河池市宜州区依托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桑蚕产业快速发展。年中国蚕学会授予宜州“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宜州桑蚕茧”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列为广西首批桑蚕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同时,宜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桑蚕种养加工和生态旅游观光相结合,促进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宜州依托“宜州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区”和“广西拉浪森林生态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等示范点,促进桑蚕种养加工和生态旅游观光融合发展,积极开发蚕桑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桑家乐”“桑叶宴”“养蚕体验”等主题旅游项目,打造现代农业桑蚕产业园和桑蚕田园综合体。
大会现场
翟红玲表示,“十四五”期间,河池市将重点打造千亿桑蚕茧丝绸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三大新丝绸产业板块,形成5平方公里的丝绸小镇。即打造创意、设计、科技板块,建设欧亚丝绸创意中心、国际丝绸设计村、丝绸科技交流中心、欧亚丝绸文创孵化器;打造展览、交易、营销板块,建设国际丝绸品牌中心、丝绸文创西交会、欧亚丝绸交易中心;打造教育和配套板块,建设丝绸职业学院、丝绸研学基地等。
“在文化上,宜州将依托‘三姐文化’‘丝绸文化’,进一步挖掘壮锦文化,打造一个时尚新都。”河池市宜州区委副书记、区长戚啸说。
责编:贾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