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庭坚写于宜州贬所的一首咏梅词,直抒胸臆 [复制链接]

1#

前言: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从49岁到59岁,黄庭坚的这十年,不是被贬就是走在贬谪的路上,西南彼时的蛮荒之地都曾留下过他这个落魄官员的足迹。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年),黄庭坚因为修国史被人巫陷,被贬谪巴蜀黔戎,涪州别驾、黔洲安置,直到6年后(公元年)才被宋徽宗诏回。

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年),因为作《承天院塔记》,黄庭坚再遭政敌陷害,这一次,他被朝廷以“幸灾谤国”罪除名,而后押送宜州编管。

彼时,距他初次遭贬整整过去了十个年头,光阴倏忽,不仅改变了容颜,也苍老了心境。

这年冬天,宜州贬所梅开,触目伤怀,词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情感深挚的《虞美人宜州见梅》,抒发了其彼时的心路历程。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宋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

简译:

去国千里,作者在遥远的宜州看到梅花绽放,知道春天就要来临了。

夜里嗅到一阵暗香,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早晨起来,才发现向阳的梅枝已经开满了花朵。

看到枝头繁茂的梅花,他想起了含章殿里春睡的寿阳公主。

那梅花应该是嫉妒寿阳公主的美貌吧,所以才飘落在她的眉心不肯离去。

如果是在平常,看到花开,想到这么唯美浪漫的典故,词人一定会呼朋唤友开怀畅饮。

可如今不同往日,自从被贬离开京城,十年来,那种青年人的情怀和兴致早就不复存在了。

赏析:

黄庭坚的这首《虞美人宜州见梅》以咏梅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清丽婉约,风格疏宕,颇具韵味。

词的上片从写景入手,清新明亮,似一幅蓝天下昂扬向上的寒梅图,充满生机和活力。

天涯孤旅,还有早梅报春,这情景就像是回到了江南的故乡一般,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虽然它们只开遍了向阳的枝头,但却带来了春天的信息,足以令逆旅之人心生惊喜和振奋。

从暗夜里的细细幽香到晓来开遍向南枝,这贬所的梅花,给心情沉郁的词人一个出其不意的豁然开朗,让他眼前一亮,心生欢喜。

词的下片直抒胸臆,天涯见梅,词人满眼欢喜,暂时抛却了满腹的愤懑和愁苦,老发少年心,不由得想起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

可是,惊喜亦不过是瞬间而已,眉头心上,挥之不去的仍然是郁结难平的身世之愁。

十年贬谪路,宦海沉浮,坎坷历尽,人生暮年,犹自天涯沦落,归期无望。

这个中的酸甜苦辣艰辛困苦,足以让他一身风尘满脸沧桑,再也寻不回那少年时的心境了。

整首词写景抒情浑然天成,极富层次感,即有贬所见梅忘怀得失溢于言表的刹那欢喜,也有对自身境遇郁愤的感慨悲壮。

只是,无论人生境遇如何改变,都难改词人如梅花一般高洁的品质,凌寒傲雪,坚贞不渝。

写在后面:

黄庭坚七岁即能做得一手好诗,22岁进士及第,先是因为文章优秀,被留任国子监助教,后又得宋神宗赏识,得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

本以这个超凡绝尘的少年天才就这样一路顺遂下去,可是,人生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圆满,即便睿智如苏轼,也绝不会料到,他这个学生的命运亦如他这般几番起落。

黄庭坚人生的最后十年,蒙冤遭贬,几起几落,不论是身体和精神都遭受了极大的创伤和打击。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大好的时光都荒废在了颠沛流离的贬谪途中,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这对于胸怀家国情怀的黄庭坚来讲,是多么的悲哀。

但是,他骨子里的那份孤傲清高又不允许他有所颓废,尽管去国离乡千里之外,身处蛮荒之地,他仍然秉持着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就如他在这首咏梅词中体现出的情感那般,心中的块垒虽难舒结,亦有不平与愤懑,但天涯见梅的喜悦和朝花夕拾的欣慰之情,又令他满心欢喜,忘却荣辱得失,这份乐观和旷达令人感动。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