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针剂能不能治好多年的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9335119.html<
3月2日,《壮族欢满(喜乐歌)译注》编纂工作会议在来宾市忻城县召开,宣告《壮族欢满(喜乐歌)译注》项目正式启动。会议由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主持。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主任黄如猛,广西教育出版社综合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韦胜辉,忻城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兼)李大新,《壮族欢满(喜乐歌)译注》项目组成员共19人出席会议。
会上,项目负责人、忻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樊圣林就壮族欢满(喜乐歌)的基础文献整理工作作了汇报。“我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搜集欢满了。”樊圣林介绍,忻城县先后有十多名山歌爱好者加入欢满古籍搜集队伍,最近几年加大了搜集力度,截至目前,共搜集到老满首行、小满首行、三调欢首行,总计首约行。
据了解,欢满(fwenmuenx)意为欢乐的歌,流行于红水河流域的忻城、都安、宜州、柳江、合山等地壮族地区。欢满在唐代的师公经书中已有记载,盛行于明清时期,主要反映壮族恋爱婚姻、生产生活、历史知识等内容。壮族欢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搜集翻译整理出版壮族欢满,不仅是对壮族古籍的保护,更是对壮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
广西教育出版社副编审韦胜辉在会上就项目整理出版要求进行了业务辅导。他表示,《壮族欢满(喜乐歌)译注》项目系“三好”项目,希望通过编纂出版,把壮族欢满品牌树立起来,成为广西又一文学精品推向全国。编纂期间呈现出的大量民族词汇,有力推动了民族语文的发展。
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主任黄如猛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项目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为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出强大的文化支持;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从搜集到的大量的原始资料中筛选出体现壮族与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内容进行翻译整理,传承保护好民族经典文化;要立足于精品战略,将欢满(喜乐歌)打造成壮族民歌经典成果,整合资源打造成全国民族文化的品牌,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详实的文献资料基础。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韦如柱就《壮族欢满(喜乐歌)译注》翻译整理方法和体例进行了讲解。他强调,誊抄需保留原抄本的用字原貌,直译力求准确,表达出原意,意译尽量用韵文体。
此外,会议还对欢满的分类和篇目筛选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
一直以来,忻城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保护工作,在以樊圣林为代表的广大民族工作者鼎力支持、共同努力下,共搜集到民间古籍手抄本近册,整理出版《壮族悲歌》20本、《忻城少数民族古籍》《壮族盘歌》《欢满》《壮满》精选及《广西忻城壮族山歌》等书籍,成为研究忻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壮族欢满(喜乐歌)译注》编纂工作繁琐复杂,工程量巨大,自治区民宗委将该项目交由广西民族语文研究中心、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和忻城项目组联合打造,使忻城少数民族古籍文化和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保护,也为壮族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文:忻城县委统战部潘叶丽
原标题:《《壮族欢满(喜乐歌)译注》编纂工作会议在来宾忻城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