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平人文太平天国在桂平之三金田起义的 [复制链接]

1#

太平天国,指的是发生在清末年~年的一场农民起义,习惯称为太平天国运动。

这场运动,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关于这个太平天国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现在什么样的论调都有,但不能否认的是,这场运动开启了近代史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序幕,并被刻在天安门广场的英雄纪念碑上。

关于太平天国的研究文章与故事,学术的,坊间的,正史的,野史的,一搜都一大把,所以现在想要深入了解这场运动,方方面面都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一二。毕竟,太平天国的武装力量曾经到达过近二十个省,影响更是广远,直接攻克过余座城市,无论时间长短,都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相关的记录,事情过去的时间久了,好坏与否,沉淀下来,也就是地方历史人文了。

这些地方人文当中,最重要的,话题最多的,自然就是人了。比如说太平天国的王侯数量,受到一些地摊文学的影响,现在对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封王有一种说法,说整个时期共封了二千七百多个王,这成为一种共识了,以此为基础的文章,一搜一大把。

这数字真不真实,各说各理了,反正现在已经数不出来了。太平天国历史中,常提起炒作的,来去也就是那几个王而已,再多点,也过十数人。更多的,即使有名有姓,要么是被一笔带过,要么查不到什么史实记载,总之,都也讲不出相关什么故事经历来了。

太平天国的封王,在前期还是执行着严格的分封制度的,永安六王的建制,一直维持到定都天京。后来天朝初定,鉴于原六王已失二,所以又增加燕,豫二王,这时候还说得过去,但,再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之后,这个封王封爵的制度就慢慢乱了,有点不受控了。

怎么乱的,什么时候开始乱的,又乱到什么程度,讲起来就长篇了。简单说也是和当时政治环境有关系,人与人之间权力斗争,时局与时势之间影响。就后来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中实锤并列出事迹的王侯,就有二百五十几个,更多没有列出来的,那就实在难以查证了。
  

桂平作为太平天国的爆发地,自然有很多人参加了,当中也有些人一直跟到天京,甚到直到太平天国失败,后来得到了分封,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王侯。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史料记载的还有三十几位,这些人光看名字,即使熟读太平天国史,也是有一多半不认识,不了解的,这些人为什么能封王呢,又是何时封王的呢?

粗看表中名录信息,就可以知道一二了,用太平天国的话来说,他们就是起事时广西出去的老兄弟,或是本家亲戚。他们的封王封爵要么是后来追封的,要么是在后期因为裙带关系得封的。

这当中的一多半人,起码是为太平天国上场征战过的,套句豪言壮语来说,“就是为太平天国流过血,出过汗的”,因此,在后来的制度中,他们能得到王侯的封号,这还说得过去;还有一小半,虽说没什么记录,但从名字上,也可以猜到一二,是裙带关系;再有个别没记录的,那就有点讲不清了。

再细看表中名录信息,就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了,每个人的记录都有缺失的部分,特别是年龄,三十几人,仅四人有准确的生卒年份,剩下的或是知生不知卒,或是知卒不知生,更有的生卒都不知,下落不明。这是为什么呢?

不说这些少闻于史的天国人物,就是闻名于太平天国史的那几位王侯中,都有几个是在简单的身份信息中是有缺失的,如记不下准确年龄,或是分不清籍贯。

其实这也是太平天国这个历史事件中比较有话题的内容之一了。如求王林凤祥(翔),各种文章中,对他的年龄有31岁,30岁之说,对他的籍贯有武缘(武鸣)说,桂平说,广东揭阳说三种。

造成这样的混乱,按当时的时局说,太平天国是反方,而封建制社会中,对造反者的刑罚是非常残酷的,除了反叛者本人,其三族老幼都要被处罚,连祖坟都得刨掉。更甚者,如电视,小说中讲的:“一人犯错,诛连九族”,重的满门抄斩,轻的只留个别发配到边远地带。就像西王萧朝贵,天王洪秀全,最后还不是被挖出来处理了一番,所以,失败者被俘时,很多都不敢报出自己真实籍贯,怕的就是家乡族人被被清算。

太平天国中的诸位将领,很多被俘后可能就是这原因,除了个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没办法改的以外,有的在供词中对这些基本信息也有几次不同的回应,胡乱报几个地名,今天这是这的,明天是那的,混淆视听,你慢慢查去吧,到最后加上各种因素,流传出去,流传下来,他们的籍贯一时也就成谜了。

由此引出的故事也就多了,就像林凤祥(翔),有人考究并写了文章,大概意思就是:在押到京城时,审问官一看,在江南一带闹得挺欢的啊,是不是江南的,好了,江南说出来了;又换一个审官审查,原来是广西人啊,必定是从桂平出来的那帮人,桂平说出来了;后来人在历史研究中,不对哦,他是武缘(武鸣)人啊,有证据,并成为普科说法,武鸣说出来了;再深入研究,你们都不对,这说有误,那说有漏洞,广东揭阳人才是正确的,广东说出来了。

这种种说法,说到底,也就是因为当时太平天国失败后,被清廷清算了,像太平军北上离开桂平金田后,清军就在当地屠了一遍,烧了一遍,留不下什么。势力不在,知情人怕惹火上身,也只能回避这个话题,否认一些事情。对于史料记载也是一样的,作为当时正方的清廷,记录反方的事,讲述反方的事的时候,因为立场问题,自然也就有所偏执,有成见,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讲,应该如何记,都是有选择的,于是很多记录也就偏离事实真相了。

还有一点,就是太平天国集团本身从上到下大多数人都是底层出身,出力可以,读书写字就难了。算是文化人的,读过几本书的,集团中能数出来也只是寥寥几个,加上当时太平天国的环境也没几天安稳,要面对生死存亡的事情很多,于是更不会重视这些文书,文化,文史工作,就没有功夫,没精力去整理这些人员的档案。

打打杀杀中,谁还去关心你是哪里人,多少岁呢,有空去建功,去活命吧。这就造成了太平天国各种档案空缺,造成很多人的基本信息不健全。前代留下来的记载少,后人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有效的资料就少,很多事情只能途听道说,半猜半测中想当然的,就把很多太平天国人物中籍贯乱安一处,最终三十几岁的样子。

后来,很多人物被套上籍贯桂平说,就是因为各种特殊历史原因造成的,越早的文献越简单,桂平是爆发地嘛,正值当打之年,他们都是从这里出发的,籍贯不确定是吧,好,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划为桂平籍,封稿上交。

在桂平早期的文献,如八十年代的《桂平县志》中,记载的桂平籍太平天国人物,大概有四十几位,除了上表中的,还有十余位有列传:如嘏王卢六,西王萧朝贵,吴王梁立泰,烈王曾天养,祝王吉文元,曾王黄益云,求王林凤祥(翔),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补天侯李俊良,卫天侯黄玉昆,英王陈玉成,慕王谭绍光,章王林绍章,遵王赖文光。

当时编志自然有当时找到的资料作证了,毕竟编写地方志不是那么随便的一件事,不过定稿是定稿了,但这些人物的身份信息还是有存疑的,只能加一句,“另一说是哪哪人”,没办法,那年代查资料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丰富。所以,后来引出的故事就多了,年龄就不说了,仅籍贯来说,都好多了。

更早期文献中的解说的永安六王中,除了天王,南王,剩下四王都标注为桂平金田或紫荆山的,比如在民国时期的年,在现在中山公园这里,就建了一座太平天国纪念馆,一座纪念亭,纪念馆展示的,就是太平天国的事情,而纪念亭则讲的是这几王的桂平籍贯问题,不过,这两座纪念建筑建成不到三个月,即遇上日军飞机来桂平轰炸,就成为历史了。

当时结论大概是: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比较明确了,祖上都广东过来的,都在这一带出生,桂平籍无异;西王萧朝贵祖上武宣的,其父入赘桂平,生下他,桂平籍无异;石达开家刚好在桂平,贵县交界,有认为是桂平这边,所以按这种说法都正常。

随着后世的研究,考证频出,这些说法也就变了,更正了,如萧朝贵定为武宣东乡人,到八十年代编《桂平县志》时,不认为石达开是桂平籍人了,因为早在年贵县就建有翼王亭,是现在存最早的太平天国纪念建筑,并由太平天国史研究泰斗罗尔纲考究过,石达开为贵县籍无异。

但凡在历史上有过深深一笔的人物,出现有籍贯争议话题的人物,在各朝代各地方都有,远的不说,就广西都有例子了,如《杨贵妃容县说,四川说》;《袁崇焕平南说,藤县说,东莞说》;《刘三姐罗城说,宜州说,桂林说,柳州说,贵港说,广东说,》等等,但是,无论哪个朝代,哪个地方,哪个历史事件中,这种人物故事都没有太平天国时期的复杂与集中。

除了这六王,太平天国被浓墨记载的几十人中,很多人的这些基本信息也都是不清晰的。如燕王秦日纲,现在认为他是贵县人,不过在早期,认为他是白沙人,当时在白沙就有和他同辈份的几个人被封王了,表中就有几个“秦日某”,认为是他的同族同宗同辈兄弟,封上王和他必定有所联系。

其他人物存在类似问题的,也有多位,如靖王李开芳,有玉林说,武缘(武鸣)说;慕王谭绍光,有桂平说,象州说;祝王吉文元,补天侯李俊良,有不明说,桂平说;英王陈玉成,有桂平说,藤县说;章王林绍章,有桂平说,平南说;罗大纲,有广东说,广西说。。。。。。

总之,太平天国很多人物都有此类的籍贯多地说,年龄不详的问题。随着后来太平天国史成为一个历史学术研究领域,关于太平天国人物的真实籍贯,才慢慢有定论,也体现出分化。在不同地方人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史籍又有不同的记载;即使同一地方的史籍,在不同时代,又有截然不同的说法;更为难言的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研究,又有不同的解说。

现在各方文豪你引用这说,他引用那说,传播开来,就分不清了,分帮分派系了。到最后,说错说对吧,认真考究起来,到处都有证据,都有支持论据,谁都说服不了谁,连自己都不知道该信哪个了。

最终形成了同一人,有不同出身信息,就形成了话题,这就是故事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