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流,广西首县的另类发家史 [复制链接]

1#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m/

年,广西北流市的发展气势如虹,在当年的表现十分抢眼。

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61位。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县级市并肩老牌地级市桂林,这是中国城市综合评价最高荣誉,也是广西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强排名第——这成绩在全国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在广西却是妥妥的第一了,甩开了广西二哥平果市有25个档位。年全年财政收入30.01亿元,成为广西首个财政收入超30亿元的县(市),连续5年排名广西县(市)第一。

鉴于这些表现,说北流是广西经济首县的代名词,应该有不少人认同。

当我有心去查找与北流相关的资料时,看到更多的是“粤桂通衢”、“金北流”、“富甲一方”等一些看似自吹自擂的字眼。

于是,我决定去深究一下……

一、

大多数的史料记载,北流最早设置行政建制的历史是在南朝梁政权。这段时间是公元-年。是为北流县。

现在从地图上看北流所在,只不过是广西区内地处在东南面的一片毫不起眼的小区域而已,又或者在小比例的地图上,都不配出现名字。

北流在地图上的相应位置

但在车马很慢,物流也很慢的古代,北流执掌了中原广大地区与古粤西沿海州府、越南以及南洋方向的海上丝绸之路最便捷、性价比最经济线路的咽喉要塞。

这一时很难捋清楚思路,换个说法吧。

今合浦县(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早至汉朝就已经繁荣得一逼,被公认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从合浦出发的航线主要方向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南海诸国,当然也会远至印度、斯里兰卡等地。

古时的合浦,归廉州府管辖。廉州府、高州府、雷州府、琼州府等均属广东领地,统称为粤西地区。

伴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与成熟,广州逐渐摆脱了苦寒流放之地的属性,变成了贸易大港。但是,当时的粤西地区与广州或中原,并没有直接的交通方式,没有官道,没有驿道,也没有水道,直接抵达比借道广西,难度不是多一点点。

假如,京城长安有一批瓷器要运到印度去

——就要通过京杭大运河进入长江水系,在长江上漂泊个把月,进入洞庭湖;然后顺着湘江往南再走上一两个月,就可以到达秦始皇时期开凿的灵渠。通过灵渠——这是整个航程的重要转折点,因为通过灵渠,进入漓江水系,船只就可以顺着水路,很轻松地走到岭南各地了,甚至可以乘船到达贵州。

当年秦始皇攻打岭南时,从中原筹集来的军饷粮草,就是这样从西安咸阳运到广西的。

由此可见灵渠的伟大,以及秦始皇决策的英明。

只是投资了短短几十公里的灵渠,就收获了一大片南方领地。在没有现代GPS的帮助,秦始皇是怎么发现这个超值买卖的呢?秦始皇没有说,现在的史学考古学家,研究了几千年,也没有研究出来。

广西兴安灵渠

在漓江上顺着水流一路往南漂,在今广西的平乐县境内,漓江变成了桂江,但是还是往南顺流而走就对了。走完桂江,就是梧州的西江口。在这里,桂江河水汇入了浔江。

浔江在西江口被划分为上游和下游,上游还是浔江,下游连接珠三角,叫西江。

在西江口上,去合浦的货船不能顺流走西江,而是要溯江而上。行驶至藤县境内,就可以进入北流河。——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北流之所以叫“北流”,就因境内这一条向北而流的河。这是一条神奇的河,在我国也是比较罕见的“反骨河”。河道全长多公里,贯穿北流、容县、藤县,最后在藤县汇入浔江。

历经漫漫的河路,从京城远道而来的货船,在藤县逆流进入了北流河。在北流河上,逆流经过藤县境域、容县境域,终于到达了北流了。——这时间跨度,货船没有一年半载,是搞不定的。

二、

货船到了北流县城码头,就可以停下歇息了,可货物还不能停。

船上的商品必须在北流县城码头卸下来,然后请挑夫车工帮忙,走陆路,转运至南流江郁林县城码头。然后,搭上南流江上的船只,顺流南下,即可顺利到达合浦港,踏上海运的旅程。

当然,在秦始皇开凿灵渠的时候,北流县城码头连接郁林县城码头的通道要塞,还没有任何所谓的道路,而是烟瘴密林一片,猛兽出没,凶险无比,非一般人不敢进,十人过九不还,所以自古也被叫“鬼门关”。

北流鬼门关的怪石

到了东汉初期,交趾(今越南境)征侧、征贰姐妹举兵造反,伏波将军马援奉命率军征讨平乱时,才在今北流鬼门关位置开辟官方驿道,连通玉林北流两地。据考,该驿道全长有7.5公里,宽约2米。

唐宋以后,不少数量的京官被贬谪远赴今海南、钦州、合浦、湛江、廉江、高州、信宜、雷州等地方。

这些京官几乎是取同样的行程赴任,经过鬼门关时,想到以后茫茫而未知的前路与将来,心中都是不胜悲切,将鬼门关写进了抒怀的诗文中,从而使得“鬼门关”声名鹊起。

遭贬谪的京官赴任,要经过北流中转;从中原运至合浦出海的货物也在北流中转,现广西境内其他各地、包括珠三角的商人和货物要出海,同样在北流中转;而且这些人或货到郁林、博白、陆川、兴业,还是要在北流中转。

反之亦然。

广州很早很早就成长为了封建社会时期的重要贸易港口,为什么不在广州直接出海?这就关系到了当时航海技术的局限性、整个航程的安全性、可控性和性价比了。

两宋时,商业空前发达,商贾贸易遍地开花的势头难以阻挡。加上往西域、西亚的贸易通商之路被辽国、金国割据中断。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更加倚重于海运了。

北流县作为对南洋国家商贸关系的重要中转站,持续繁华。

到了明末清初,北流南部地区,北流河上游发源地区域通往高州府(信宜、高州)的官道隘路驿站陆续开通,由于运载能力难以满足商贾之需,北流河仍然牢牢占着商贾物流的C位。

水路和陆路双通路都能直通时属广东的廉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和琼州府。双路加持之下,北流的“粤桂通衢”名头逐渐形成。(通衢:意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那些北流直接取道粤西的简捷驿道,只有轻车简从的小规模人群或者是官方急传情报时使用。所以,官府在这些驿道上投入的驿站建设和治理力量,远远比不上北流河了。

正是由于这些明显的优势和劣势,民间就有人暗搓搓地开辟了驿道的新功能,为当时北流成为富甲一方之地,铺垫了方便之门。

自从商代开始出现赋税之后,朝廷统治者似乎找到了统治人民的更有力的国家力量。初始是收取农业、商业手工业的赋税。春秋时期开始对经过关卡或上市交易的物品征收“关市之赋”,对伐木、采矿、狩猎、捕鱼、煮盐等征收“山泽之赋”。

在接下来的数千年里,这些赋税虽然形式变化不停,但是内核都是一样的。

尤其是家家都需要,人人都必须的食盐,朝廷更是收归官营,设立专门的官方机构管理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税率是重之又重。

北流河处在物流货运航道的重要战略位置,北流县“粤桂通衢”的便利性,过往的商品、商人数量巨大——这些优点,无疑被朝廷看在了眼里,北流县的税收成为了一块肥肉。

于是,清政府在北流河上设立了临江税厂,主要职能是对在北流中转的货物征关市税(土特产和生活用品)和山泽税(食盐和矿产)。

清朝的税收机构设置模式沿袭明朝。在府(相当地级市)设置的税收机构称之为税课司,而县一级则称为税课局。

在北流县设置的却是税厂,这个与政策相差极大的机构是不是有什么不一样的说法?是不是和那时的东厂、西厂等厂卫一样,直属于中央?

税厂的所有税收收入理应都是国家财政的一部分,应该全部归属于国家。但在实际的财政系统操作中,地方的很大一部分的税收收入都由县自行支配和使用。

于是这些税收的直接受益者就变成了县官。也就是说,每年北流临江税厂都有一大笔税收银子摆在县官知县的面前。

怎么规划,拿或者不拿,拿多少,对于北流知县来说,是一个很严肃、很纠结的问题!

那么北流的税收到底有多丰厚?就拿盐税来说吧:

清初的广西是非产盐区,全省的食盐都依赖外地引进,主要是来自广州省配(一个食盐官营机构)。后来高州府、廉州府、安南等地有取海水熬盐作业出现,广西的食盐的主要配额量又投向这些地方。

前面讲过,高州、廉州、安南这些新产盐区与中原广大地区产生贸易关系,通过北流中转,然后分销各地,是最为便捷、性价比高的野路子。

康熙四十六年(年),北流临江税厂征收的盐课(盐税)达年银两。

雍正六年(年),北流县当年税收银达两,这是不包含盐税部分。盐税是单独征收的,而且征税的税率更高,理应获税更多。

这些明文记载的盐课(税),只是是官盐渠道销售所得征税。那时候,北流官盐渠道销售的区域仅限于郁林五属,包括郁林、兴业、北流、陆川、博白五个县。

实际上,那时候还有私盐在冲销。私盐的贩卖和分销,比官盐频繁(猖獗)和繁荣得多了。

引进线路除了北流河航道之外,北流南部通往粤西地区的官道驿路也成了走私盐的专用道。

另外,与官盐只能限定在相对固定的区域行销不同,私盐分销地区广大得多了。经北流运进来的高州、廉州的私盐,除了在郁林州内抢生意外,还冲销至容县、藤县、苍梧、贵县、桂平、柳州、桂林、宜州、百色、贺县等地。

也就是说,除了南宁地区、宁明、凭祥、龙州、百色北部个别地方,冲销的是安南(今越南)侵入的私盐外,广西全境几乎被高廉私盐征服。

每年动辄千万斤量级的私盐要经过北流。这些灰色货物要过境,物主有没有孝敬知县?这就很难说清楚了。

每年总共两千三千多两的年银税收,对一个县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清雍正十二年(年),广西西平府(今百色地区)一个叫,在湖北监利县做知县时,年薪收入只有奉银45两——也就是说,光北流县一年的盐税,足够养活40个县令。

事实上,陈芳齐这个运气boy,为了两私银,已经大胆到伙同他人草菅人命,枉顾朝廷法令不顾了。

当时在广西,和北流一样,享受着丰厚税收的内河地利位置的县,还有宣化县(今邕宁)、贵县。但后两者所获税利比不上北流,宣化主要是常用日用品占多,税利单一,税利低;贵县离北流近,很轻易就被辐射了。

所以,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广西各知县要补缺的时候,官场上流传这样一句谚语:金北流,银宣化,二者皆不得,贵县也不怕!

这或许有北流县人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但至少说明了北流知县的位置是一个美差。

北流曾经富甲一方的传言由此看来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天的北流也把“金北流”这个招牌建设得好好的。

写在最后

自从试图以广西各地沿革历史为主方向写作后,北流篇是首次写得最艰难的,也是查证资料最繁杂的一个阶段,当然也是最走心的一篇,前前后后经历了十几天,才写下上面的几千字。

但是,关于北流,手上掌握的材料远远不止这么点。以上所写的,还远没有扒到北流历史的深度。

或许,还会有第二篇、第三篇!

顺祝:读到此文的朋友,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广西##广西历史##玉林头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