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利用现代科技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 [复制链接]

1#

一粒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河池的千山万弄,会迸发出什么样的力量?行走在山间田里,乡村振兴的希望无处不在——

天峨县16.5万亩“三特”水果,通过电商从红水河畔走向全国,成为当地脱贫村和脱贫户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源泉;

宜州区38万亩桑园,成为3.6万户农民增收致富主导产业,更是我市借势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快速发展桑蚕产业的生动缩影;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探索实施中草药生态绿色与林药复合生态种植技术创新示范与推广,让中草药新兴产业不仅绿了荒山,也富了百姓……

“十三五”以来,我市围绕农业“十大百万”产业等领域,策划实施一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协同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利用现代科技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也让农民逐渐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随着河池市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河池“掌上农业”移动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农业种植“智能化生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得益于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技术人员只需动动手指,便可在系统上查询到已录入的农作物基本种植信息,实现农业信息一屏可览、农情灾情态势一手掌握、农业数据一点上报,高效辅助农业监管与决策。包括数字化、智能化在内的科技创新,支撑河池农业产业扩面提质增效。我市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6年稳居全国设区市首位,累计建成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个。

科学技术怎样才能在农民手中发挥出应有的生产力?为此,我市按照“产业组团、县级组队、定点到村、统筹调度、组合服务”的方式,面向贫困村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引进和示范等科技服务活动,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贫困村全覆盖,以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十三五”期间,我市选派科技特派员人次,累计开展实地服务3万余次,服务基地、大户等个(户),受益人数达万人;开展技术培训次,培训人数达12.9万人次;引进新品种个,示范推广优新品种个、先进适用技术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个(项)。

科技创新,也给企业带来了收益。“我们在大蚕养殖的过程中,实现了投叶、消杀、恒温和恒湿等自动化、智能化监测控制,蚕体生长环境实现了标准化。”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韦年光说。

据了解,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上坪桑蚕示范基地专业从事智能化工厂化桑叶养蚕,去年引进智能化桑叶养蚕设备2台,“有了先进的技术和高端的设备支撑,养蚕成本降低,养殖时间缩短,养殖效率和蚕茧品质、产量提升了不少。”韦年光说。

而互联网的普及,让广袤农村与世界的距离更近,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直播电商为乡村产业振兴插上了“翅膀”,促进乡村数字经济繁荣发展。

“今年前4月,我县利用各大网络平台开展了3次农产品销售直播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天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冉小娟说,3次活动线上累计订单达多单,总销售额超30万元。此外,该县7月举办的龙滩珍珠李推介会暨新农人网络带货营销庆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该县电商团队销售总额达26.8万元。

据市商务局统计,今年1月至9月,全市网络零售额达8.96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9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产品网销金额达3.09亿元,同比增长.25%。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广西宜州茧丝绸产业孵化器、广西蚕业人才小高地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载体,推动茧丝绸产业机械化、省力化发展,开发和转化新技术、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助推我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局长黄兰爱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